2015年终身教授学术报告会第13场:臧克和谈“再谈汉语史‘先’字的使用问题”

发布时间:2015-12-10浏览次数:17

 

1123日上午,我校64周年校庆月终身教授学术报告的第?场讲座在中北校区理科大楼A207会议室举行。我校终身教授、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主任臧克和教授作了一场题为“再谈汉语史‘先’字的使用问题”的学术报告,并特邀韩国汉字研究所所长河永三教授进行点评。

臧克和教授的报告深入探讨了出土文献“先”字记录的两项功能:一是记录名词命名功能,一是记录动词使用功能。臧教授首先从通俗古白话作品中对游走江湖的说唱艺人的称谓入手,探讨“先”字记录名词命名的功能。从字形结构及在出土文献中的使用实际来看,“先”是由空间到时间的类型。先秦文献“先生”成词而且使用频率较高,一般称年长有学问的人。但单独使用“先”指称具有某种专业善长者为“先生”,据《汉语大词典》所录,似乎是两汉及其以降的事情。据新近出土文献使用情况,在某种专业背景下缀以“先”字,称谓××先生,这种结构也许存在更早的来源。出土简帛文献中有“梦先”“亙先”,根据材料的时代属性,“亙先”可看作是“先”作为“先生”简称较早文献用例。接下来,臧教授从汉末人物吕布的字为奉先入手,探讨“先”字记录动词使用的功能。结合出土简帛文献中“先人”、出土石刻文献中“教先”等例,考证“先”作为动词,与“教”并列使用,作用对等,并非传统意义上理解的序列上的“先后”。

随后,河永三教授对报告作了精彩点评。他指出,臧教授结合多类型出土文献,对“先”字的使用进行深入挖掘,得出的结论解决了汉语史上的难题,很多疑问正好在这里找到答案。之后,现场师生对两位教授进行提问,围绕报告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