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场校级学术讲座:阿里·莫德莱谈“当代城市基础设施规划面临的挑战及其长期影响”

发布时间:2015-11-30浏览次数:83

 

1026日,华东师范大学百场校级学术讲座第八十二场在闵行校区地学部楼148报告厅如期举行。报告主讲人为塔科马华盛顿大学城市研究中心主任阿里·莫德莱(Ali Modarres)教授。他同时兼任SSCI国际期刊《Cities》的主编和若干SSCI刊物的编委,并任职于多个美国地方政府政策咨询委员会,主要从事城市社会空间多样性和城市设计的政治经济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我校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副院长孔翔教授主持了报告会,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近百位青年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等认真聆听了报告。

莫德莱教授主要结合对美国城市间高速公路系统建设的研究,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维护的机理及对经济地理格局的长期影响。他认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是个长期问题,特别是全球人口增长速度总体放缓,如何维护和保养大规模的高速公路网络可能成为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重要难题,而对美国基础设施融资体系的研究很可能对新兴经济体具有借鉴价值。在讲座过程中,莫德莱教授首先阐释了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性,同时强调要注重深刻分析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的长期影响。在简要梳理美国国家高速公路网络建设历程和融资机制的过程中,他提出该体系高度的通达性、人和物跨地区流动的便利性对于美国经济的发展具有突出重要的价值,他还结合对华盛顿州西雅图周边的案例分析,探讨了城际高速公路网络对土地利用、住房价格和通勤模式等的影响,具体包括通行速度、交通量和道路拥堵、城市人口密度的变化、就业的去中心化、房产价格以及城市土地利用模式的变化等。针对交通基础设施的融资模式,莫德莱教授认为可以考虑谁付费、谁受益、城市如何变化、长期过剩的基础设施如何处理等一系列问题。他的报告表明,基础设施作为公司和通勤者之间的媒介极为重要,城际高速公路体系深刻改变了美国近60年来的城市空间布局,政府对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应该更多考虑代际长期影响等。

莫德莱教授的报告逻辑清晰、分析严谨,在场的师生认真聆听,并在互动交流环节踊跃发言,就中美国情差异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模式的影响以及中国大规模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融资体系和付费模式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孔翔教授在点评环节指出,虽然中国(尤其西部地区)和美国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基础条件和模式选择上存在较大差别,但莫德莱教授的分析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特别是他对大型交通基础设施维护、保养等长期问题的关注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而他结合华盛顿州案例进行的深入探讨对于我们研究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地理格局的长期影响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他同时勉励青年学生,在全球化时代、在上海这样的全球城市进行学习和研究,很有必要积极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提高自己与国外学者进行交流对话和合作研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