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项目“大学与城市底层社会的互动:民国时期民众教育实验区研究”开题沙龙举行

发布时间:2014-04-24浏览次数:6

  

326日,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国家社科青年项目“大学与城市底层社会的互动:民国时期民众教育实验区研究”开题沙龙在文科大楼1422室举行。本次沙龙由课题负责人娄岙菲主持,参加开题的评议专家有高教所阎光才教授、李梅副教授、徐国兴副教授、李海生副教授、张东海副教授、童康副教授及课题组成员代表参与了此次活动。

课题负责人首先介绍了课题的意义与价值,并解释了课题中“城市底层社会”、“民众教育实验区”等核心概念的主要内涵,汇报课题选择大学与社会互动关系的角度切入,以民国时期由大学创办的民众教育实验区作为主要考察对象,希望在梳理民众教育及民众教育实验区设置的历史过程的基础上,对北京、上海、无锡等地由大学主导创建的民众教育实验区为个案,分析其具体办学实践的过程,总结各自的特征,探究大学在近代城市化进程中是怎样以知识与教育的方式介入到社会变革中去的,对大学与非大学创建的民众教育实验区存在着哪些异同,并为当前的教育实验区建设及改革提供历史借鉴。

课题负责人还介绍了课题资料收集、整理的最新进展。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属于高等教育史范畴,有一定的时间跨度,需要以大量的资料为支撑。按照实施步骤,该课题仍处于原始资料搜集及整理阶段。目前,已经完成了对重要历史人物,如李蒸、高践四等人的论著的搜集工作,同时也已经分别在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上海档案馆等地查阅了相关资料。

作为上海地区个案之一的大夏大学的资料搜集也取得了突破。由课题负责人担任主编的《大夏大学编年事辑》即将出版。该书系资料汇编性质,详细收录了大夏大学自二十余年办学历程中的大量的一手资料,其中对大夏大学民众教育实验区的创建过程、实施的具体主要内容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等历史资料均有辑录。

与会的各位专家,对课题进展情况均表示了充分地肯定,同时也指出,需要注意不同地区的教育实验区创办和运行模式的区别,各个历史时期政府对于大学创建教育实验区的态度也是有变化的。这些都给当时的教育实验区带来了不同的影响,要做更细致地区分。另外,还需注意教育实验区所服务的对象,也就是说,当地民众的基本生存状况、受教育程度等,这些都是与如何评价教育实验区的实际运行效果相关联的。

最后,课题负责人对会议做了总结,感谢各位与会专家中肯的意见和

建议,表示会继续搜集相关资料,并对课题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