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项目“青少年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研究”结题沙龙举行

发布时间:2014-04-01浏览次数:9

  

316日下午,“青少年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研究”课题组在中山北路校区理科大楼A204会议室举行沙龙。本次课题会由人文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系邱伟光教授主持,政治学系副教授许瑞芳等课题组主要成员及来自我校、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电机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等高校的部分辅导员参加了本次研讨。

本次沙龙主要就研究的思考、主要突破点以及研究成果、向大家做以介绍。会议议程如下:

第一,由课题负责人邱伟光教授结合已经完成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研究结题报告》,向大家介绍了课题的取得主要成果。邱老师说,经过深入的研究,本课题在“青少年社会责任感教育”方面的一些问题上取得了一些突破和成果。比如说,社会责任感的含义到底是什么?责任和责任感有什么区别?中国和西方关于责任的研究有何不同?从胡锦涛到习近平他们有关责任的论述,说明了责任问题研究的重要性。教育部的相关文件也要求要培养社会责任感。邱老师讲到,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和养成需要从情感入手,社会责任感是是由情感所激发的思想动机。

第二,重点谈了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教育,邱老师明确了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指向,即大中小学生,并分别就大中小学社会责任感教育的不同点进行了分析分析,指出了其中有关个性和共性的东西。比如说小学生主要是对生命的敬畏感,对同伴、同学、集体的归属感,对父母的亲近感;中学生要关注社区、关注志愿服务;大学生则是关注就业问题、国富民强的使命感以及对文化的自豪感。其中共同的内容就是爱国、荣校。

第三,邱老师强调了传统文化与社会责任感的关系。结合全国劳动模范李斌、上海的徐虎、当前流行的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大长今》以及当前的一些社会热点事件等等,邱老师指出文化与社会责任感的关系,指出社会责任感是一种民族情怀,是2000多年文化的积累。结合当前光明日报关于“家风建设”的文章,指出学校在社会责任感教育方面要突出“校风校纪和教师的教风建设”,要重视家庭教育、辅导员的教育等等,从而强调和突出社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第四,邱老师结合自己为华东师范大学学生上党课时关于“习近平总书记的卡通形象”、“时间去哪里了?”收到同学欢迎的情况,再次强调文化在社会责任感教育中的熏陶作用,要注重文化在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养成方面的重要作用。并结合“青少年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调查”中关于青少年社会责任感教育的现状,指出要从教育、家长、学生的角度进行针对性教育。

第五,来自各个高校的在职辅导员和部分研究生结合自身的工作、学习实际,就青课题成果与少年学生责任感教育方面问题进行自由研讨。大家普遍认为,当前学校正日益重视学生责任感的培养教育,而且受大数据、信息化、媒体等因素的印象,在实际教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青少年社会责任感教育应结合社会发展现状和学生思想实际,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生自我教育结合共同推动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实践的进一步发展。

最后,邱伟光教授进行了总结,指出青少年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和养成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课题组会对社会责任感的教育继续进行相关研究,并会结合最新的国情、校情、生情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