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场校级学术讲座:邢福增谈“宗教社会学与中国基督教研究”

发布时间:2015-10-08浏览次数:42

  

917日上午,香港中文大学文化与宗教研究系教授,崇基神学院院长刑福增教授受邀在闵行校区法商北楼一楼报告厅,做了名为“宗教社会学与中国基督教研究”的讲座,该讲座为2015年百场校级学术讲座第74场。讲座由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主办,人类学研究所黄剑波教授担任主持,众多师生前来参加。

在讲座中,刑福增教授首先描述了19世纪以来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情况,并对这些情况发生的宏观历史背景进行了简要解释。19世纪以来,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显现出由沿海向内陆递进的特点,且信教人数不断增加,在这一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几个重要的节点,如义和团运动,文化大革命以及改革开放,这些特殊事件都对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产生了特定的影响。刑福增教授接着谈到了宗教社会学两个重要理论:世俗化理论和皈依理论。在哲学社会科学或社会思想中,特别是在宗教学领域中,经典世俗化理论指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神圣走向了世俗,从以神圣的宗教原则来决定社会生活走向以世俗原则来决定。但是结合我国的基督教发展的历史经验和现实来看,虽然宗教最终还是要消亡的,但它在社会主义社会一部分人中的影响会不可避免的长期存在,在“最终消亡”和“长期存在”之间始终存在一个时间张力。刑福增教授还阐述了一般研究从社会经济因素入手对基督教信众“三多”现象——老人多/农民多/文盲多——的原因进行的探讨,并分析了这种“经济决定论”的不足。

随后,讲座进入互动环节,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积极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和看法,与刑福增教授就基督教当前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以及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展开了热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