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终身教授学术报告会第4场:潘德荣谈“论德行诠释学”

发布时间:2015-10-08浏览次数:14

  

919日下午,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教授学术报告会在思勉人文高等学院5303如期举行,西方诠释学研究专家哲学系潘德荣教授作了题为“论德行诠释学”的报告,蔡林波教授做本场报告会的主持人。

首先,潘德荣教授谈及文本诠释是诠释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且区分了一般文本和经典文本,就“文本与经典”做以概念性梳理,以解读为什么需要诠释经典,在何种意义上其可以被称为经典,并强调情境、心理等因素对于诠释文本的重要性。其次从中西视角全面阐明了不同经典的评判依据以及经典的特征,即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原因有二:一是它们保留了一个民族对于其起源与历史的模糊记忆,二是对神的世界的描述是以一种折射的方式表达人类社会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三是它们具有生命力,可流传性是对是否有生命力的界定,经典教化作用的实施在于其具有卓越的文学性。最后,潘教授由对帛书《周易》的理解,进而对中西方诠释学进行反思,得出诠释在于“立德”的新解,并尝试创建以“立德”为宗旨的中国诠释学,使得中西方诠释学得以互补式发展。进而得出结论:在中西双重学术视野中整合中西诠释传统的思想资源、创建中国诠释学是必要的并且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潘德荣教授的报告洋洋盈耳,细腻充沛,给予同学们极大的启迪,会后,与会师生纷纷提出自己的疑问,对于诠释经典的划分依据、何为经典、诠释与政治的合法性是否有关等一系列问题,潘德荣教授都一一作了详实阐述,与会师生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