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项目“国际主流教育科学之哲学反思——兼论中国特色教育学独立自主性”中期沙龙举行

发布时间:2014-03-20浏览次数:12

  

35日下午,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国际主流教育科学之哲学反思——兼论中国特色教育学独立自主性”中期沙龙在文科大楼1007室举行。本次学术沙龙由教育学系陈锋副教授主持,教育学系王占魁博士及部分同学参加了沙龙。

陈锋老师首先介绍了自己课题组的成员,以及各成员取得的成果。接着,陈老师对自己课题的名称和课题所蕴含的内容进行了解说,整个课题主要通过英美实证主义哲学和欧陆思辨主义哲学两个方面思考教育科学。沙龙围绕哲学和科学的互动关系展开。

王占魁老师对哲学反思究竟是范式还是方法层面提出了问题,因为哲学反思有本体论、价值论、方法论等方面的考虑。陈老师解释道,课题中的哲学反思是一种哲学思维的反思,在范畴基础上运用方法,最终得到结果。王老师进一步追问该课题的研究范式,哲学反思有两种范式,一种是求根式的,比如探究英美哲学为什么走向了分析实证的道路;另一种就是批判考量式的,利用一种标杆对研究对象进行衡量,然后得出结论。陈老师说,第一种求根式的研究在本课题中只是非常基础的部分,更深层次的是希望通过升华第一种研究,探讨哲学思维对教育科学的作用,是否需要哲学思维帮助教育科学成为科学。当然这也与教育学是否需要哲学有关,但又不等同于教育学是否需要哲学。在求根式研究基础之上进一步探讨抽象的哲学思维问题,挖掘这种抽象的哲学思维对于教育科学是否有帮助。

利用哲学对教育科学进行反思,康德、赫尔巴特已经这么做了,那么这个课题的意义在哪里呢?对于这个问题,陈老师是这样解释的。康德、赫尔巴特利用哲学对教育科学的反思,没有对教育科学成为科学产生实质性的帮助。课题所讨论的是比康德、赫尔巴特更为实质性的帮助,这也是课题的核心所在。虽然我们可以从康德、赫尔巴特的研究中找到借鉴,但是那个时代社会历史条件、理论、实践以及教育学的发展状况都和今天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基于这种借鉴,哲学对教育科学成为独立学科的过程能够产生多大的帮助尚是一个未知数。

王老师认为,在这个课题中能够挖掘英美与欧陆哲学对于教育学的支撑和关联就已经非常完美了。这里的科学还是有别于自然科学,当提出一个关于科学的概念时,就已经决定要走哪一条道路,如果想统合所有,这是不可能的。两位老师一致认为通过梳理词典定义对于理解什么是科学没有实质性的帮助。教育学系博士生朱治军也认为,词典的受众是普通大众,对专业研究能产生多大的作用还需要商榷。

在提到哲学思维对教育学有没有帮助时,陈老师提出教育学能不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如果找到这种独特性思维,那么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指日可待。陈老师进一步指出,形而上学是哲学的一部分,是哲学中最抽象的部分。课题中所探讨的哲学是更重视形而上学的哲学反思还是整体的,不那么重视形而上的哲学反思,对于这一点还没有进行明确的研究。

之后大家就相关主题进行了讨论,如哲学思维对于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是否有什么帮助,教育学是否是平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分类,等等。陈锋老师对这些问题做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