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项目“韩国朝鲜时代汉字字典数据库建设”沙龙举行

发布时间:2014-03-19浏览次数:10

  

222日下午,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韩国朝鲜时代汉字字典数据库建设”沙龙在我校物理楼361举行。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古典文献部主任李建廷、上海书店古典文献部主任曹勇庆、上海交大文学院刘元春副教授、北京大学文学院白思芳博士、文字中心的部分博士硕士生参加了此次学术活动。

课题负责人王平主持了沙龙并做了题为“韩国汉字之遗迹”的学术报告。报告指出:根据古代遗物资料能够得到汉字在韩国的传播线索。通过盘龟台岩刻画(公元前3000)和高灵良田洞岩刻画(公元前300)可以推测可能公元前300年左右在韩国尚未使用汉字。最早卫满王朝时(公元前195~公元前108)汉字传入韩国,后来通过乐浪郡大量的汉文化和汉字传入于韩国,而且通过三韩时代出土的瓦当、封泥等数据知道当时使用的是篆书。通过高句丽的广开土大王碑(414)和中原高句丽碑得知韩国公元前45世纪使用的是隶书。根据新罗真兴王巡狩碑(534~576)和百济的昌王铭石造舍利龛(554~598)可以知道韩国到6世纪使用的文字字体是从隶书到楷书中间转变的字体。在百济的沙宅智积碑(654)上刻的字都是楷书,从而可以推测韩国6世纪以后开始使用楷书。

报告之后,课题组成员就课题的进展,遇到的问题、下一步的工作分工等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