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项目“民国词集专题研究”开题论证会举行

发布时间:2014-03-07浏览次数:7

  

13日,由中文系朱惠国教授负责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民国词集专题研究”在中文系特藏室举行开题论证会。会议由朱惠国教授主持,中文系谭帆教授、图书馆古籍部吴平研究员以及课题组其它成员共十余人出席会议。

朱惠国教授首先介绍了项目的意义与价值,他认为:民国词与唐宋词、金元词、明清词一样,是中国千年词史的一部分,代表了一个历史阶段的创作风貌和创作成就。但由于习惯上以“五四”为界,将中国文学史划分为近代和现代两部分,传统的词学研究一般到王国维结束,而现代文学的研究又往往将旧体词创作归入传统文学的范围而不加关注,因此长期以来,民国词与民国词学事实上成了近代、现代文学都不管的研究盲点,大量留存的民国词以及词学资料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无人关注,更无人整理和研究的边缘化文学资料,且面临散佚的危险而急待抢救。

朱惠国指出:本课题将对民国词集作穷尽性的清查,既是一项有重大意义的学术活动,也是一项保存、抢救民国史料的实际工作。学术界迄今还未对存世的民国词集摸过家底,对民国词集的存世数量、收藏情况、保存情况等均无清晰的认识,因此本课题是第一次对存世的民国词集全面清查,摸清民国词集的存世数量和保存情况,并对一部分处境危险的稿本和稀见版本作抢救性的摄影留存或复制。据我们所知,民国词集除已经刻印、出版的外,还留有一部分稿抄本。这些稿抄本有的藏在公共图书馆,有的则藏在私人手里。这些私家收藏的词集目前面临两方面的危境:其一是收藏条件的局限导致稿抄本的危境。个人的收藏条件毕竟有限,尤其是作者后裔收藏的稿本,由于人事变迁等原因,个人的生存情况也不尽相同,有的家境窘迫,这些珍贵资料的收藏情况就更令人担忧。其二是词集收藏信息消失导致的危境。词集一般由作者本人或子代后裔收藏,他们本人以及他们的亲朋、学生等,对这些词集的收藏情况都很清楚,但随着民国老人及其子代后人的相继去世,这些词集的收藏信息逐渐少有人知晓,如果不及时著录或复制,这些珍贵的资料极有可能随时间的流逝而湮灭。因此课题研究必须抓紧。

与会学者还就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进度、分工协作等问题作了比较具体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