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后期资助项目“科学哲学:基本范畴的历史考察”沙龙举行

发布时间:2014-02-13浏览次数:8

  

1218日,国家后期资助项目“科学哲学:基本范畴的历史考察”沙龙在我校哲学系会议室举行,沙龙由项目负责人哲学系安维复教授主持。课题组相关成员参加了这次沙龙。

安维复教授介绍了课题中所涉及的科学哲学这一基本概念,并对这个观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考证。

以往对科学、哲学以及社会之间关系的历史考察,常常动摇于理性主义与历史主义之间,前者强调观念间的演绎(如柯耶尔/丹皮尔/库恩);后者强调对科学活动的历史-社会学分析(如萨顿/沃尔夫/夏平)。近年来兴起的科学哲学史(History of philosophy of science)研究,充分汲取宏大叙事与社会学分析的优缺点,在于以科学-哲学的观念史为纲领,通观科学与宗教、科学与文化、科学技术与社会等之间的思想关联及演化过程。从科学哲学史的视角看,人类文明的“范式”就是科学世界观统摄科学、宗教、文化、技术与社会的共同体;人类文明的内在差异就在于不同的科学世界观统摄不同的STS共同体,人类文明的演进就是科学世界观以及STS共同体的兴替。例如,古希腊时期的文明基本上就是古代原子论的STS共同体与理念论的STS共同体之间的冲突与融合。中西文化的差距在于它们各自拥有不同的科学观以及与此相适应的STS共同体:西方文化基于数理科学的知识社会,而中国文化则基于人伦体验的人情社会。

本课题的设计在于,将观念的建构与科学-哲学-宗教-技术-社会的经验描述整合为STS共同体,用以梳理并解释人类的文明发展过程:强调科学革命、哲学革命、宗教改革、技术变革和社会革命的有机统一,其中哲学革命或观念变革具有决定性意义。科学哲学史研究从不同时代的“研究传统”(科学-哲学共同体)为基点,全方位地审读科学-哲学-宗教-文化-技术-社会等所形成的有机整体,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科学技术为什么没有出现在中国而出现在西方的李约瑟难题。本选题的意义就在于,从理论上,为我国的哲学(特别是科学哲学)研究、科学史研究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综合研究等提供思想史和基本范畴演化的工具。从实践看,对西方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发展规律以及我国构建创新型国家的可行路径提供思想史基础。

课题组成员就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明确了进一步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并进行了详细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