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项目“中国审美意识通史”沙龙举行

发布时间:2014-02-10浏览次数:8

  

1213日,国家社科项目“中国审美意识通史”中期沙龙在我校闵行校区人文学术沙龙举行。会议由我校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朱志荣主持,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王怀义、绍兴文理学院文学院讲师朱媛、博士后郭彩侠等出席了本次沙龙,田军等8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也参加了会议讨论。

首先,朱志荣做了关于“论中国审美意识史中的生命意识”的报告。该文具体探讨了中国审美意识中的生命意识,认为生命意识体现了中国古人通过物态人情化、人情物态化的思维方式对感性生命和精神生命及其贯通的礼赞,包含了主体对生命情调的体认。这是主体长期受自然万物生机感发的结果。同时,受到主体生命姿式的影响,这种生命意识的特征包括着审美主体对生命的关注和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并且作为一种创造意识,是主体超越现实、追求理想的具体表现。主体也从中实现了感性生命和精神生命的统一。中国文学中的生命指喻,中国艺术中强调骨、气、血、肉和形神兼备等,都是生命意识的体现。同时,审美意识中的生命意识和美学思想中的生命精神是互补互动的。

对于中国审美意识中生命意识的论述,进一步完善了朱志荣关于中国审美意识“意象创构论”思想体系,成为中国审美意识史思考和探索的有机组成部分,得到了与会者的高度评价,并各自谈了一些体会和看法。

接着,田军做了关于“《长物志》的生活美学研究”的报告。田军认为,当前美学研究的生活论转向和中西方美学界试图以“回归日常生活”来重构美学的路径,因此,他从中国古代所蕴藏的丰富的生活美学资源出发,重点论述了《长物志》的生活美学,并认为中国审美意识史的研究要重视日常生活这一重要维度。中国古人善于对平淡琐屑的日常生活进行审美的改造和诗意的经营,讲求生活的品位和格调,从中体现出他们独特的日常生活审趣味。他说:“对于中国古人来说,日常生活也是审美发生的重要领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活动将有助于拓展和深化中国审美意识史研究。”

郭彩侠认为,该文能通过中国古代生活美学的专书,结合当下日常生活美学的语境,是与国际接轨、观照古代美学思想的良好尝试。该文的论述也对中国审美意识史的探讨有很大帮助。其他与会者也指出了该文的优点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