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周原冰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会在校举行

发布时间:2016-01-19浏览次数:18

 

1213日,由我校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市伦理学会联合举办的“道德科学研究与学者道德责任——纪念周原冰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会”在中山北路校区举行。上海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沈国明教授,中国伦理学会会长、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万俊人教授,中国伦理学会前副会长、湖南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唐凯麟先生,《道德与文明》主编杨义芹,中国人民大学教育部伦理学研究基地主任葛晨虹教授,我校党委书记童世骏教授以及周原冰先生的亲属和学生,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学系师生代表近一百五十人参加了此次纪念活动。会议分为纪念大会和学术研讨会。

纪念大会由我校哲学系系主任郁振华主持。郁振华代表活动的主办方,向与会的专家学者、周原冰先生的亲属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由衷的感谢。他表示,纪念前辈学人的其人其学,是为了激励后学在前行的路上收获自信,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传统,让传统成为解决当下问题的资源。

纪念大会一开始播放了周原冰先生的生平短片。短片生动再现了这位伦理学界前辈充满荆棘的学术生涯,凸显了周先生探索真理的热忱之情和坚持真理的勇毅之志。

我校党委宣传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解超教授在致辞中讲述了周原冰先生的学术历程,高度评价了先生的学术成就。他表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及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时期,我们的道德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发展都面临着一些新的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此时此刻纪念周原冰先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中国伦理学会前副会长、湖南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唐凯麟先生在热情洋溢的发言中,表达了对周原冰先生崇高的敬意的贡献,周先生得到了学界的广泛认同。他认为,纪念周原冰先生对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增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有着重要作用。

中国伦理学会会长、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万俊人教授回忆了他与周先生交往的故事以及周先生与自己的导师周辅成先生之间的一些轶事。他认为,周原冰先生提出的“学伦理学的人首先要有道德”的论断,应该成为每一个伦理学学者自我要求的标准。

《道德与文明》主编杨义芹回忆了周原冰先生和罗国杰、李奇等先生创建中国伦理学会和《道德与文明》杂志的前身——《伦理学与精神文明》创办历程。她指出,《道德与文明》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先辈们高瞻远瞩的睿智和支持,伦理学后辈一定会把前辈开创的事业发扬光大。

周原冰先生之子周关东对纪念会的召开表示感谢,并通过几件往事的讲述,为大家再现了一位坚持理论来自实际、服务实际、指导实际的学者;一位身处动乱年代不顾自己的戴“罪”之身,对其子进行政治启蒙、思想启蒙、理论启蒙和道德启蒙教育的慈父;一位秉持正确的政治理想、政治信仰、政治追求和政治人格的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上海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沈国明代表上海市社科联向主办方表示感谢。周原冰先生是上海市社科联主办的《学术月刊》的创刊人,沈国明深情回忆了与周原冰先生在师大几次难忘的会面,并对周先生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崇高敬意。

我校哲学系包连宗教授回忆了周老在教学、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和片段,表达了对恩师和老领导的深切怀念之情。我校哲学系朱贻庭教授回忆了他在周原冰先生指导下与先生共事的时光。在他看来,周先生是一位学术与德性相一致的真诚的学者,不仅直面现实,而且具有探求真理的高度责任心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他表示,周原冰先生是我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学科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一位真诚的坚信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家,为我国的伦理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从事伦理学研究的后辈,他希望大家能够在前辈道德文章和学术成果的基地上不断推进我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学科的发展,学习周原冰先生可贵的学术品德、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和探求真理、坚持真理的责任担当和科学精神。我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创始人邱伟光教授回忆了与周原冰先生共事的日子。他说,周先生不仅是共产主义道德的研究者,同时也是实践者。他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开创者和引路人,非常关心大学生和企业家的思想道德教育,在人才培养上有独特的见解,他的《青年道德修养》影响了一代人。我校哲学系赵修义教授还宣读了上海大学邓伟志教授的回忆文章,主要回忆了周原冰先生担任上海市委党刊《解放》杂志副主编、中共中央华东局的《未定文稿》副主编时期与他交往的点滴。邓伟志教授在文章中写道,周原冰先生一生写道德、讲道德,他自己更是进德修业、洁身守道的典范。中国人民大学教育部伦理学研究基地主任葛晨虹教授代表教育部伦理学研究基地向周原冰先生表示致敬。她指出,周先生从事伦理学研究不仅仅是出于兴趣和学问,还与他坚定的信仰和伟大事业紧密联系。周先生的思想和理论是新中国道德哲学里程碑。我校哲学系伦理学教研室主任颜青山教授回顾了哲学系伦理学教研室辉煌的过去,对华东师大伦理学研究有周原冰先生这样的创始人而感到骄傲,表示一定会牢记先辈的教诲,将先辈们开创的事业和领域发扬光大。

最后,我校党委书记童世骏教授发言,强调召开这样的会议,是为了向周原冰同志学习,把道德的科学研究与学者的道德责任统一起来,为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道德高度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童世骏认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十三五”时期的五大目标,不仅其中的“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与道德建设有关,而且其他几个目标也具有重要的道德内涵:“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依赖于诚实劳动和规范经营;“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意味着人民生活不仅更加富裕,而且更有尊严;“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要求经营者、劳动者和消费者们普遍具有生态伦理的意识和能力;关于“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更是需要“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公德和私德、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作为基础。童世骏还结合传达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会议的精神,强调把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科建设好,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好,是对先生最好的纪念。

周原冰,原名周元斌,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家,生于19151213日,安徽省天长县石染镇人。19344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开始走上革命道路。曾创办《今天》、《准备》进步刊物,在上海从事抗日救亡活动。1939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初,奉命到新四军第五支队工作。曾与十四团政治处主任胡少卿率部解放灵凤县侩南地区。在革命工作中曾担任苏皖边区政府行政干部学校秘书长等职。解放后,曾任《学术月刊》总编辑、中共上海市委副秘书长、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上海伦理学会会长,《未定文稿》副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

1947年开始,周原冰教授开始着力于道德科学领域的理论研究,取得了卓著的成绩,为我国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学科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他留下的20种专著、300多篇论文和杂文中,《谦虚与骄傲》一书共有俄文译本和朝、蒙、藏、维吾尔等四种少数民族语的译本,对党的思想道德建设产生了积极、重要的作用;《培养青年的共产主义道德》(1956年出版)一书,标志着周原冰教授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系统地研究道德科学原理;《道德问题论集》(1964年出版)一书,则集中反映了周原冰教授自40年代末至60代初对道德科学研究的成果,并对我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学科的建立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共产主义道德通论》(1986年出版)一书,更是周原冰教授三十年潜心研究道德学科的结晶。

此外,周原冰教授十分关心伦理学研究队伍的建设,曾一手创立并组建了华东师大伦理学硕士学位点和伦理学教研室,推动成立了上海市伦理学会。并与李奇、周辅成、罗国杰教授等共同促成了中国伦理学学会的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