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学术沙龙:刘良华谈“叙事的行动研究与教师教育课程改革”

发布时间:2015-06-10浏览次数:38

  

512日下午,2015年第二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跨学科学术沙龙”在中山北路校区理科大楼A204室举行。本次沙龙由课程所安桂清副研究员主持,主要研讨了刘良华教授承担的基地重大项目“叙事的行动研究与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除了课程所吴刚平教授、黄小瑞博士之外,参加这次沙龙的专家还有社科处处长顾红亮教授,城市中心滕堂伟副教授、王列辉副教授,思想所方旭东教授、潘斌副教授,文字中心白于蓝教授、董莲池教授,基教所朱益明研究员、黄忠敬教授,俄中心潘兴明教授、包承柯副研究员。

在沙龙正式开始之前,社科处处长顾红亮教授对参加沙龙的各位专家表达了谢意,并介绍了新一年的教育部基地建设计划。随后,安桂清副研究员一一介绍了参加沙龙的各位专家们,然后讲解了刘良华教授负责的基地重大项目“叙事的行动研究与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相关情况。

刘良华教授对项目的研究目的和进展进行了说明,该项目具体包括三个子课题:

一是叙事的行动研究的原理与方法:该子课题重点研究两个方面的问题:(1)叙事教学或叙事教育的原理与方法,探讨研究叙事知识的类型以及叙事教学的技巧。(2)行动研究的原理与方法。

二是叙事的行动研究课程:教师教育中的课程内容改革:(1)为职前教师教育中的本科生(或专科生)开设“叙事的行动研究”课程。(2)鼓励中小学教师在自己的课堂展开叙事的行动研究。

三是教师教育中教学方法改革的行动研究:(1)教育者尝试以各种“叙事”的形式呈现课程内容(可称之为“叙事知识”)并由此展开“叙事教学”。这种“叙事教学”接近传统意义上的“案例教学”,但与“案例教学”并不完全等同。(2)教育者以“行动研究”的方式不断反思和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3)为了探索各种不同形式的有效教学的途径,研究中外有效教学尤其是“成人”有效教学的传统和新进展。对中外有效教学的经验进行比较研究,形成有关有效教学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4)教师教育中“学法”改革的叙事的行动研究。鼓励学员通过撰写学习日志(课程印象)、研究日志、教育自传、等方式,改进学员的学习方法。

沙龙的最后,与会专家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就沙龙主题纷纷提出了一些观点和建议,刘良华教授对本次沙龙进行了总结,对专家们的宝贵意见表示赞同与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