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项目“期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研究”沙龙举行

发布时间:2014-02-07浏览次数:12

  

1216日,国家社科重点项目“期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研究”中期沙龙(第四次)在闵行校区人文沙龙举行,本次沙龙由中文系杨扬教授主持,宁夏师范学院高传峰博士主讲。沙龙的主题为“以《现代》为中心的新感觉派作家小说考察”。课题负责人、参与人员以及中文系研究生等30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围绕研究课题《现代》与1930年代中国文学史进程来展开。主讲人认为,刘呐鸥是中国最早介绍日本新感觉派的作家。他从日本东京青山学院高等部英文科毕业,在1925年秋天来到上海,刘呐鸥“带来了许多日本出版的文艺新书,有当时日本文坛新倾向的作品,如横光利一、川端康成、谷崎润一郎等的小说,文学史、文学理论方面,则有关于未来派、表现派、超现实派,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文艺论著和报道”。1928年夏到1931年间,由刘呐鸥出资,与戴望舒、施蛰存等人先后办过第一线书店、水沫书店以及东华书店,出版了文艺书籍和文艺刊物《无轨列车》、《新文艺》。此后,刘呐鸥的唯一一本小说集《都市风景线》由水沫书店作为“水沫丛书”之一种出版。刘呐鸥还选译了“现代日本小说集”,19299月由上海水沫书店出版。刘呐鸥的作品,把“当时上海刚形成的现代生活和男女社交情爱场景,尽情摄入”。

穆时英在《现代》中共发表了11个短篇小说,这些小说反映出了他的创作历程和风格变化。穆时英的小说处女作《咱们的世界》,1930215日发表在施蛰存等人主编的《新文艺》第1卷第6号上。这一期的“编辑的话”热烈地向读者推荐穆时英。这颗文艺新星就这样被推向中国文坛。中篇小说《被当作消遣品的男子》193110月作为赵家璧主编的“一角丛书”之第5种出版。小说有着明显的模仿刘呐鸥的痕迹。

《现代》中的施蛰存和刘呐鸥、穆时英对日本新感觉派的模仿不同,施蛰存更多接受的是“弗洛伊德、霭理斯、施尼茨勒的影响”。在主编《现代》之前,他已完成收在其第二本短篇小说集《将军的头》中的4篇历史小说。在这些历史小说中,他开始有意“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来解释历史上的种种事件和人物,通过心理分析方法加以表现”。

总之,由于《现代》提供的良好平台,穆时英风头强劲一时。他超过了他学习过的刘呐鸥,并成为新感觉派的主力。虽然刘呐鸥、施蛰存在《现代》上发表的小说作品并不多,但他们借助《现代》而产生的影响力却不容忽视。《现代》到底成就了穆时英,也成就了30年代文坛上的这样一个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