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米尼克·巴尔若谈“马歇尔计划与战后西欧国家的复兴(1945-1953)”

发布时间:2015-06-01浏览次数:36

  

429日,法国巴黎索邦大学(巴黎四大)现当代经济史教授、罗兰·穆涅中心副主任巴黎多米尼克·巴尔若Dominique Barjot)教授应邀在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5303学术报告厅做了题为“马歇尔计划与战后西欧国家的复兴(19451953)”的报告。历史系副主任孟钟捷教授主持了讲座。朱明副教授、肖琦博士和部分本科及研究生同学们聆听了报告。

巴尔若教授的讲座分为两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探讨的是马歇尔计划与欧洲工业重建之间的关系。在这一部分中,教授重点梳理了史学界关于马歇尔计划之影响的不同观点。许多德国历史学家坚持不应过高估计马歇尔计划对西德经济振兴的影响;有学者强调该计划在技术和社会方面的影响力;有学者着重研究马歇尔计划的政治影响力;大多数英国学者认为马歇尔计划的实际影响力并不如人们所想的那样大。虽然马歇尔计划随后受到冷战爆发和东西方意识形态对立的冲击,一些国家,尤其是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的学者仍然认为其经济上的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与前苏联国家相比,西欧国家虽然受到外汇匮乏的制约,但是马歇尔计划开启了欧洲一体化的道路,对一些大型基础行业,如能源、建筑行业,以及基础工业部门,如汽车、航空业的振兴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讲座的第二部分重点介绍了马歇尔计划对法国经济复兴的影响。从1949年初到朝鲜战争爆发这段时间内,在马歇尔计划的名义下,法国接受了大量的援助性进口。这些援助主要优先提供给法国大型的国有化企业,促进了这些企业在战后的现代化改造。随后援助慢慢转向私营行业,尤其是中间产品和基础设备行业。马歇尔计划对基础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其中电力行业受到的扶植尤甚。法国的煤矿业也随着法国国家铁路总局(SNCF)的发展得以复兴。在基础工业部门当中,钢铁业、铝业和水泥行业是获得援助最多的行业。也正因为如此,法国的公共工程行业和汽车行业得以快速地实现了现代化改造。最终,法国战后复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方面,提高生产力运动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另一方面,马歇尔计划开启了西欧国家在更广范围内的经济和技术上的美国化运动。

讲座结束后,与会的教师和同学们与巴尔若教授进行了交流讨论。

巴若尔教授是法国著名学者,已发表论著50多部,各类文章270余篇。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现当代经济史、商业史、企业史和欧盟研究,主要的研究行业集中在建筑和公共工程、钢铁、铝业、电力、建筑材料等。巴尔若教授正在承担和曾经承担过的工作包括:《法国经济史研究》杂志主编,法语世界国际组织“列奥波尔德·桑戈尔奖”评委会成员,全国大学委员会成员,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人文社会学术副主任,欧洲科学基金会常委会法国代表,法国经济史协会会长,巴黎索邦大学(巴黎四大)现当代史博士院院长,法国高等教育与研究部学术负责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