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场校级学术讲座:于硕谈“文化、跨文化与超文化”

发布时间:2015-05-29浏览次数:33

  

428日下午,香港理工大学中欧对话中心主任、跨文化人类学于硕教授做客华东师大校级百场讲座,在法商北楼525会议室作了题为“跨文化与超文化——中欧相遇的超文化人类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知识建构”的学术讲座。讲座由社会发展学院民俗学研究所的徐赣丽副教授主持,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田兆元教授和民俗学研究所王立阳老师、王均霞老师也出席了本次讲座。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人口学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到场。

于硕教授主要的研究领域为超文化历史人类学,她在长期的田野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西三次相遇”的界定和“文化相遇历史交叉场”、“阀限灵活性”、“超文化生成性”、“超文化人类共同体”以及其他一些中层概念,如“积极误解”、“主动误解”、“双向代言人”等。

于硕教授在讲座中首先以三个西文前缀(cultural, cross-inter-, trans-)在人文科学中浮现的历史性以及中文转译为例子,追溯了不同文化在大航海全球化文化中相遇时产生的镜像效应、18世纪中期文化与种族概念的出现以及民族国家的身份建构等。其次,于硕教授讲述了冷战之后(1978年),在全球化加速的背景下,多元的、间文化的或跨文化之间的互动借鉴以及由此产生的权利意识。再次,于硕教授认为,在21世纪数字生态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全球危机关乎所有人类的生存,在分析了超文化生成性如何在各文化源泉的汇聚中发生的基础上,强调“超文化”意识是消除文化主义及其衍生的恐怖主义的精神前提,指出为21世纪的全球化社会建立超文化的知识系统是每一位全球公民的义务,同时也是人文研究者的责任。

最后,于硕教授与现场师生亲切互动,回答提问,本次讲座顺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