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项目“道德崩溃与现代性危机——围绕列维纳斯、阿伦特和帕托什卡”沙龙举行

发布时间:2014-01-31浏览次数:31

  

1211日下午,国家社科项目“道德崩溃与现代性危机——围绕列维纳斯、阿伦特和帕托什卡”沙龙在中文系会议室举行。沙龙由中文系刘文瑾副教授主持。本次沙龙的主题为“守护夜的伦理:帕托什卡的异见者哲学”。我校中文系的范劲、王峰、刘旭、杜英、韩蕾、凤媛、魏泉、吕志峰等老师参与了此次沙龙。

本次沙龙围绕帕托什卡的思想进行了探讨。扬·帕托什卡(Jan Patočka1907-1977),捷克现象学家,胡塞尔的学生,捷克民运分子及前总统哈维尔的老师,七七宪章的三位发起人之一。他热爱哲学却由于信念而被剥夺教职,一生中许多时间都在从事档案管理员、操作工、翻译等同哲学无关的谋生工作;热爱自由、生性谨慎,却最终死于长时间强制审讯之折磨。 生前,他的哲学思想和活动仅在捷克知识分子的小圈子内发生影响;死后,他的文字被译为了多国语言。他思想的声名虽部分来自他反抗专制的政治行动,但其洞见却并未随着前东欧的垮台而成昨日黄花。同阿伦特、列维纳斯一样,他的思想超越其历史背景而成为人们反思现代性、极权主义和人性恶之关联的参照。他的思想诞生于捷克这片曾先后经历了纳粹和共产主义极权运动的土地,却属于在现代性进程中思考、踯躅的每个民族,属于反思和批判欧洲的欧洲精神。

在帕托什卡看来,欧洲精神诞生于哲学。哲学并不是有关形而上学知识的积累,而是对生命意义的寻找和提问——这意义不是现成的,它闪烁在深渊之上。哲学是追求灵魂自由的决断与介入的行动,是一种特殊的斗争——个体试图从日常生活中解放出来,为了能够在真理中生活。因此,对日常生活的游戏规则而言,哲学必然意味着“异见/异端”,哲学精神就是“异见/异端”精神。帕托什卡推崇赫拉克利特所说的“斗争是万物之父”,他将这“斗争”首先解释为对自我的超越。这就是哲学作为“认识你自己”——反思自我的无限任务——所要求的。作为七七宪章的发起人之一,帕托什卡的政治行动与其哲学思想完全一致。他因此被称为“当代的苏格拉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