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9日,浙江大学徐向东教授在闵行校区人文学院楼5303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平等主义与全球正义”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哲学系的葛四友教授主持,政治学系刘擎教授,哲学系宗德生教授、颜青山教授、蔡蓁博士、王滔洋博士、郁锋博士,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的朱佳峰博士,以及上海交通大学的王求博士等出席。
徐向东教授从全球贫困问题入手,从平等主义入手来探讨全球正义的可行性问题,交待其来胧去脉,以及当今围绕它而转开的争论,最终试图对全球正义的本质与限度给出一个说明。
徐教授开始主要介绍了全球正义的研究概貌,以及其难度所在;然后开始考察全球这个问题是如何出现的,这其中特别介绍了全球贫困的实际状况,表明正是这些实际的贫困现状引出了学者对全球正义问题的关注。然后徐教授全面梳理了各种学者面对此种情况所做出的反应,不同的学者对于全球正义的理论根据何在,提出了各自大为不同的理论理解。徐教授指出了引起这些分析的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方面的原因是学者们对于谁对这些贫困负有责任有着分歧。而这些有待于经验上的考察,究竟是国内的制度,还是世界性的经济格局。第二方面的原因则是这些学者所持的伦理根据也是不同的,有些是世界主义者,有些则是现实主义者。徐教授在报告中对于各种立场的代表性人物的观点做了仔细的考察。第一种观点是世界主义的立场,这点主要代表人物是托马斯博格,试图把罗尔斯的国内正义的运气均等主义扩展到全球。第二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罗尔斯与米勒等人。
徐教授提出他对米勒与罗尔斯的观点持同情性的态度,认为米勒对全球正义的批评,把运气平等主义扩展到全世界的思路有其合理性,并且其理论整合了国家主权、自主性、自我决定等,同时并未忽视富裕国家有基本责任缓解全球贫困。徐教授最后报告了他自己有关全球正义的思考,试图提出一种既具现实性也具理想性的全球正义理论。在场的同学与老师就徐教授的报告展开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