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7日下午,韩国成均馆大学历史系朴基水教授做客思勉人文讲座,做了题为“清代广东墟市的发展和生丝贸易”的学术报告。讲座由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研究员、历史系教授茅海建主持,成均馆大学东亚研究院李平秀教授在提问环节担当翻译。历史系暨思勉研究院李世众、冯筱才、李磊、李文杰、周健、赵晋等青年教师及研究生、本科生参加。
朴基水教授先后在成均馆大学历史系获得学士、硕士、博士,目前任该校历史系教授,韩国东洋史学会会长。他的研究方向是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史,主要关注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前广西的民众运动与社会经济,及清代广东的社会经济等问题,先后发表论文30余篇。
朴教授的讲座讨论了三个问题,首先,他说明了明清代珠江三角洲墟市(定期市场)的发展状况,指出其发展得益于经济作物的广泛栽培与手工业的发展,特别注意到养蚕业、缫丝业的发展与墟市增加之间的联系。其次,他认为广东养蚕业、缫丝业飞速发展的原因是生丝、绸缎的对外出口迅速增加,并分析了广州生丝、绸缎出口贸易的实相和特征。再次,他指出了广东墟市的设立主体从清初期的地方官到清后期的绅士、宗族的这一变化,同时也分析了清后期的绅士、宗族对有关养蚕业、缫丝业墟市开设的积极参与的过程。
在朴教授的报告后,茅海建教授就报告中涉及的墟市的结构、近代中国生丝业的发展等问题做了精彩的评论。此后,在座的师生也就方志中墟市的记载、政府在墟市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与朴教授进行了深入、直接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