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6日,题为“中华礼制的现代价值及主要特性”的百场校级学术讲座在闵行校区举行。本次百场校级学术讲座由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汤勤福先生担任主讲。古籍所所长顾宏义教授主持了本场讲座,并与汤勤福先生就礼制方面的相关内容交流了学术见解与心得。
首先,汤先生谈到了当代中国社会正遭遇道德的拷问,礼仪缺失、道德失范这一不争之事实,指出其主要表现为伦理道德失范,职业道德沦丧,社会公德缺位,道德底线突破,家庭教育偏失,礼仪教育缺位。究其原因,是长期对礼的歪曲与不适当的批判,民族虚无主义的荒谬言论,拜金主义的冲击和家庭教育的偏差。恢复中华礼制,不仅是传统文化的呼唤,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然而,恢复中华礼义传统,建设现代礼仪体系,需要从学理层面对中华礼制的主要特性进行梳理与把握。结合具体例证,汤先生阐明了中华礼制所具有得历史传承性、民族认同性、地域普适性、体系开放性、异质包容性、道德实践性等主要特性。这些特性完全可以作为现代礼仪体系的学理基石,使其为弘扬民族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使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重要作用。
汤先生对中华礼制的现代价值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阐释获得了听众的热烈掌声,激发了在场学子们对当代中国道德问题和中华古代礼制的关注,大家纷纷就中国礼制的传统及嬗变,当代中国不同地区间礼制保存完善程度的不均衡性等有关问题向汤先生提问,汤先生对此一一进行了耐心详尽的解答,并与同学们亲切交谈。讲座全程洋溢着高昂的学术热情,承载了学以致用的学术思想。讲座的最后,汤勤福先生预测,随着当代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礼制的缺失将日益凸显,将传统礼制视为“封建糟粕”的武断观念将被摒除,新的礼制必将在继承传统礼制的基础上形成并最终确立,在新时代的中国社会发挥新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