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节上映思想电影The Pervert’s Guide to Ideology

发布时间:2015-05-12浏览次数:5

  

56日晚,在闵行校区人文楼5303报告厅,“第三届思勉人文思想节”观影活动举行。观影片目为The Pervert’s Guide to Ideology(《变态者意识形态指南》),由当代著名哲学家、被誉为“文化理论的猫王”的齐泽克本人出演,苏菲·费因斯导演。

放映前,政治学系吴冠军教授简要地介绍了影片,并抛出问题,希望在场同学带着问题观看电影,深入思考。首先,对于片名中“Pervert”一词,吴冠军老师解释说,除了具有日常生活中所指的变态者、倒错者、行为举止怪异者的含义之外,在精神分析领域,它更特指一种没有任何政治秩序可能性的人,这样的人往往是意识形态的工具。借由这个关键词,他引出这部电影的主要思想,即齐泽克将自己作为一种工具,融入到电影中,向观者展现意识形态是如何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并且告诉我们应该如何摆脱意识形态的控制。由此,吴冠军老师提出如下三个问题:什么是意识形态?意识形态与电影是什么关系?什么是齐泽克心目中的“革命”?随后,政治学系Josef Mahoney教授也给出一系列问题,齐泽克的这部电影到底在何种程度上建立在罗兰·巴特的神话之上?就影片本身而言,它可能回避了新批评主义和绝对结构主义的衰败,但事实上它是否真正如此呢?

带着这些问题,The Pervert’s Guide to Ideology影片放映开始。两个小时的影片结束后,吴冠军、Josef Mahoney二位教授首先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并回答了同学们的问题。Mahoney老师首先肯定了齐泽克在影片中呈现的思想,并对部分片段表达了自己的喜好,然后从几个方面提出了中肯的批评和建议。他认为,尽管齐泽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左翼批评方式展开了对意识形态的批判,但却有意回避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分析。由于齐泽克是一个无神论者,因此他对基督教的分析是非历史性的,本身就带有意识形态的眼光,因而齐泽克的判断也是片面化的。另外,他也对影片的呈现和剪辑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认为这样使得问题之间缺乏连贯性,整部影片给人以碎片化的感觉。对此,吴冠军老师认为,我们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齐泽克这部电影的呈现方式。一方面,本片在内容上过多“跳跃”,缺乏通畅的逻辑,不符合我们的阅读习惯;另一方面,这也揭示了齐泽克对现行的封闭式的行文结构的反抗,所谓的“文本的整全”本身便是一个不可实现的神话。吴冠军老师借用福柯的观点——很多东西并非本来如此——提醒我们,应当对于不同的写作方式保持开放态度,尝试去理解齐泽克的个性化写作风格及其背后的意蕴。

The Pervert’s Guide to Ideology无疑是哲学思想与电影艺术相结合的一个重要范例,两个多小时的电影虽然结束了,但齐泽克通过影片想要向我们呈现的思想却远没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