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大力促进教育公平高峰论坛在华东师大举行

发布时间:2015-04-07浏览次数:7

  

教育现代化是国家教育整体的现代化,没有教育公平就没有教育现代化。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近年来,政府工作报告每年都将教育公平摆在教育工作非常突出的地位,并采取一揽子措施努力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大力帮扶困难人群,我国教育公平水平迈出了重大步伐。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提出了“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的命运”的时代要求和重要使命。

“十三五”期间是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中国教育已经实现了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教育公平的追求也经历了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效率与公平并重”,再到“关注因材施教差异发展”的不同阶段。如何深刻理解新形势下公平与质量、公平与效率、公平与竞争的关系,十三五期间如何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41日至2日,由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与教育公平协同创新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十三五”期间大力促进教育公平高峰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童世骏和校长陈群代表论坛主办方分别致开幕辞和答谢辞,来自全国各省(市、区)的教育主管部门代表、教育科学研究院院(所)长代表、各大高校教育领域相关研究专家等30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盟中央副主席、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徐辉,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会长程凯,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部长葛延风,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袁振国,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香港大学教育学院首席教授、香港大学原副校长程介明,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中国教育报刊社总编辑翟博,中央党校一级教授、科社教研部副主任吴忠民,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北京大学教授陈平原,国务院参事室参事、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汤敏,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原院长胡瑞文,山西省教育厅副厅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张卓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石中英,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展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杨小微,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胡卫等22位重磅嘉宾和资深专家,聚焦“如何更好地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加快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如何更好地倾斜支持困难人群,保障残障儿童、农民工随迁子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同等教育权益;如何平等对待、个性化对待所有学生,保障每个学生的学习权益和个性化发展;如何改善外部制度环境,保障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竞争机会公平;国际上促进教育公平的历史经验和不同模式给我们的启示”等五大领域的议题,发表主题演讲,以更多元的视角、更独到的眼光、更专业的解读,分析当前促进教育公平的主要症结、关键因子和有效路径,进而为国家和地方教育决策提供借鉴。

作为本次高峰论坛的主办方之一,教育公平协同创新中心是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进、贡献重大”的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的总体要求建设的中国特色新型国家智库,由华东师范大学联合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民盟国情研究中心、浙江大学等多家单位,通过跨学科、跨行业和跨部门的协同与融合,立足大数据平台的建设,从经济、产业、区域、社会等多角度全方位地对“教育公平”等教育重大问题开展综合研究,以科学研究和咨询支撑科学决策,努力把中心切实打造成为服务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的思想高地、一流的国家教育智库、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智库品牌。作为协同创新中心的主要依托机构,由华东师范大学与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成立的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以国家宏观政策和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为重点,结合国家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以教育整体规划与综合改革为突破口,为破解教育重大问题提供思路和理论依据。目前中心及研究院的相关建设工作已经纳入了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并成为教育部和上海市共建的重要事项,得到了教育部、上海市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本次高峰论坛合作方“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是对教育改革具有长期认真思考、以跨界交流为特色的民间学术组织,始终秉持实事求是的精神,聚焦于中国教育改革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架设学术研究与公共政策之间的桥梁,不断为深化教育改革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