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项目“域外汉学与中国现代史学”沙龙举行

发布时间:2013-12-30浏览次数:22

129日,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域外汉学与中国现代史学”中期沙龙在闵行校区史学理论与史学史教研室举行。沙龙由项目负责人历史学系李孝迁副教授主持,与会人员有历史系王应宪副教授、上海古籍出版社吕瑞锋先生等。

此次沙龙主题为“域外汉学与古史辨运动”。近年来海外内学术界研究古史辨运动热情不减,尤其对顾颉刚的疑古思想渊源问题众说纷纭。李孝迁老师根据今年在《中华文史论丛》发表的《域外汉学与古史辨运动——兼与陈学然先生商榷》一文,向与会者介绍了有关古史辨运动研究的最新进展,及他对此问题的认识。

民国时期古史辨运动与域外汉学存在一定程度的学术关联。古史研究者早年多受过新式西洋史教育,或在欧美大学接受学术训练,不同程度的受到过近代史学观念的洗礼,与旧式学者文人不同,信仰“三皇五帝”者自然越来越少。国内古史研究是国际汉学界有关中国古史研究学术链条上的一环,欧洲、日本、中国学界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互动,海外汉学界的疑古论有力声援了国内古史辨运动。国内古史研究者并非闭门造车,对国际汉学界的同行,诸如沙畹、夏德、马伯乐、白鸟库吉、小川琢治等有关中国古史的疑古论述,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外人相关研究成果不少被译成中文,甚至讨论某些具体的学术问题,如《左传》真伪、“四仲中星说”、“二十八宿之起源”,都可视为国际汉学界争论在中国的延续。

德国汉学家夏德《中国古代史》在古史辨运动中扮演十分独特的角色,遗憾的是,目前学界几乎完全忽视或遗忘了夏德疑古论对中国学者的影响。胡适、顾颉刚师生俩对发动古史辨运动居功至伟,均与夏德颇有渊源关系。胡适从康奈尔大学转学哥伦比亚大学,夏德正在这所学校,提议胡适以“汉学”(Sinology)为副修专业,两者有师生之谊。1917年胡适回国在北京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截断众流,谓东周以前的中国古史,只可存一个怀疑的态度,唐、虞、夏、商的事实,根据只有一部《尚书》,而《尚书》或是儒家造出的“托古改制”的书,或是古代歌功颂德的官书,没有史料的价值,谓中国最古的史料是《诗经》,所以他的中国哲学史是从《诗经》讲起。这些观点均与夏德相近。胡适又催生了顾颉刚疑古观念的形成,换言之,夏德亦间接影响了顾的古史观念。或受胡适的指示,或夏德著作已在中国古史学界颇有声誉,从一鳞半爪的史料来看,顾颉刚曾多次研读夏著。白鸟库吉“尧舜禹抹杀论”在民国史坛颇有流传,顾颉刚对其人其事亦有所知,然顾氏疑古论与白鸟之间并不存在学缘关系。有论者认为顾氏疑古思想乃“剽窃”日人旧说,然此一指控牵强附会,并无实证。

在讨论阶段,大家对如何进一步探讨古史辨运动的域外资源等问题展开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