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项目“理财投资行为与民间金融市场的社会学研究”开题沙龙举行

发布时间:2013-12-27浏览次数:15

1115日,国家社科项目“理财投资行为与民间金融市场的社会学研究”开题沙龙在闵行校区法商北楼525室举行,沙龙由项目负责人社会发展学院朱宇晶主持,南京大学人类学所邵京教授、社会发展学院张晖老师、吴同老师、姚泽麟老师、刘琪老师和传播学院王婷老师参加了本次研讨。

项目负责人朱宇晶首先介绍了一下项目的问题意识由来:衍生性金融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展,使得以流通为中心的经济形态替代了以生产为中心的经济形态,金融在经济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人们财产的保值、增值也越来越紧密地和资本市场的变化联系在一起。近年来出现的“全民理财”现象是为“个体化生存”增能(empower)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虽然政府鼓励民间资本的多元发展,但是近年来,“炒房、炒煤、炒金”等民间资本的短期投机行为,以及“资金链断裂”、“集资欺诈”等民间金融的负面消息时常见诸报端。很多社会观察者把规范和引导民间资本良性运转的希望寄托于政府的管理和规范。但是也有学者指出,政府介入民间金融的监管成本和信息成本很高(何田 2002;邵传林 2011),并且管理的“收放”之道也需要异常审慎——以防过度干预而形成“国进民退”的局面,所以在重视政府制度监管的同时,民间资本市场的内生约束机制也依然十分重要。因此,引出了本项目的研究议题:居民的投资理财行为和民间金融市场内生的道德文化秩序问题。接着项目负责人介绍了,项目前期观察:对于民间金融机构的分析,对于秩序多层性的分析,并介绍了研究对象、研究地点以及研究方法的选择以及项目的执行规划。

在之后的讨论环节,邵京教授帮助项目设想了几条可能需要发展的理论脉络,建议负责人关注金融人类学领域近年来的发展和重要议题,重新思考“钱”的主体性。对项目的田野研究工作,邵教授建议跳出原来的刻板印象:比如“传统-现代”的二分,比如“风险和焦虑的必然性”,比如官方法律框架,更为朴素地去观察老百姓的理财投资。张晖老师认为本项目涉及的“道德”具有多层次性,就需要对道德做具体的讨论。王婷老师建议要突出人类学研究民间金融与其他学科(比如经济学、法学)研究民间金融不同的路径。吴同老师提出需要对本项目个案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