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国家哲社重点基金项目“‘世界记忆遗产’东巴文字研究体系数字化国际共享平台建设研究”沙龙在我校闵行校区学术沙龙举行。沙龙由项目负责人中文系王元鹿教授主持。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副院长翟宜疆、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教授朱建军、我校副教授高慧宜等应邀出席了沙龙。
课题负责人王元鹿教授介绍了课题的研究内容。课题主要是在总结并继续进行相关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设一个全面集合并有机联系纳西族东巴文字及纳西族其余三种文字的调查、收集、研究、记录、传播为一体的数字化国际共享平台。此项目的目的是建成一个集中外8种民族文字的数据库及写成一部相关研究的论文集。王元鹿指出,其中纳西族的东巴文、哥巴文、玛丽玛莎文与达巴文数据库,将是海内外收字最全、标注文字属性最全面的纳西文数据库。此外,王元鹿还对数据库的建设思路、建设进展以及本课题的意义和课题进行中可能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了介绍。
与会兄弟院校专家也在会上作了富有启发性的发言。翟宜疆先生强调了少数民族文字研究对汉字研究的作用,并指出在项目操作过程中要弄清“异写字”、“异构字”、“异形字”、“异体字”几个概念,对“新见字”的辨别要采取合理的处理方式。此外,他还认为民族文字数字化建设及文种之间关联性的建立为电子检索提供了不少便利,并且希望能够尽快地享用到该项目的成果。朱建军先生对该项目的材料选择做了详尽的阐述,认为字典和经书是数据库字头建立的主要来源。另外,他还指出“新见字”的概念比较模糊,值得进一步斟酌。高慧宜女士认为比较是文字研究中的重要方法,要找出文种之间的关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利用相互关联的数据库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部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