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国家社科青年项目“中国出口贸易碳成本测度与真实出口贸易利益评估研究”沙龙在闵行校区法商学院举行。沙龙由项目负责人商学院李真副教授主持。
此次沙龙主要对出口贸易中广义碳成本以及影响效应进行讨论交流。目前的研究大多是单独分析外商直接投资的环境效应或贸易隐含碳当中的某一个问题,而直接对工业部门外商直接投资所引发的出口碳排放问题的研究并不多见。虽有个别学者对中国对外贸易中污染产业转移问题进行实证检验,但也并没有直接涉及到外商直接投资对出口碳排放的影响问题。其次,现有对贸易碳排放的研究已较为丰富,但衡量碳排放的指标大多以CO2为主,很少涉及其他指标。研究认为,贸易碳排放应该一个广义的排放定义,是一国为出口需求而进行的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各种废气、废水和固体废料的高度抽象和统称。CO2只是废气中的一个因子,除此之外工业排放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气体排放对生态环境系统也具有极强的破坏力和更长的持续周期。因此,对贸易碳排放的实证研究应该从废气、废水和固体废料三个方面的展开才具有完整性。为此,应将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之上,从广义碳排放的角度出发,对中国工业部门外商投资的出口碳排放效应进行实证检验。
通过以上理论论证与实证检验发现,FDI的流入、工业制成品出口比例、R&D投资比例和工业“三废”综合利用产值成为影响我国广义出口碳排放的重要因素。出口工业企业废水排放、二氧化硫排放和固体废料生成与FDI流入和工业制成品出口比例与正相关,与R&D投资比例和工业“三废”综合利用产值负相关。“三废”对FDI流入和技术进步的冲击响应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工业制成品结构和三废利用效率对工业“三废”排放的冲击响应则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波动性,并由最初显著的负冲击逐步减弱或转为微弱正冲击。上述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带来的政策启示是:首先,我国应通过提高引资门槛,加强外资企业环境监管和处罚力度来优化引资结构和质量,对于环保排放不合格的外资企业,应坚决予以关闭并实施高成本惩罚措施。其次,不断优化我国工业出口内涵结构,将环境因素纳入出口贸易政策中,积极推进企业环境成本内部化进程。再次,应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依靠技术创新减少出口商品的碳排放,形成政府-研究机构-企业三者之间的有效互动,缩短低碳技术从基础研发、试验到实际应用、推广之间的时滞,以此实现出口贸易的减耗减排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