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社科项目“上海地方历史文献搜集整理研究(古代部分)”开题会议举行

发布时间:2013-12-13浏览次数:37

113日,由王家范教授负责的上海市社科项目“上海地方历史文献搜集整理研究(古代部分)”举行了开题论证会议,讨论课题开展的有关情况,商讨并拟定第一阶段实施计划。与会者有我校历史系陈江教授、张耕华教授、王应宪副教授,古籍所戴扬本教授,图书馆古籍部周保明,上海社科院历史所周武研究员、程念祺副研究员,松江区方志办副主任程志强等。

课题负责人王家范教授首先介绍了选题的意义与价值,本课题对“上海地区”的界定,以及该地区古代文献的留存与研究现状。上海地区在先秦时期即为吴越文化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秦汉、三国以降,在指称为江东、江左、江南的地区中,上海始终为其核心区域之一。上海地区的研究和上海文献的整理,“古代”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上海古代文献的搜集、整理、标点、校勘、出版,可为了解上海自古及今的全貌提供必要的资料。目前设定的“上海古代文献”,时间跨度为先秦至清代鸦片战争之前,以明清为主,空间范围为今上海市,包括明清时期的松江府以及曾属苏州府、太仓州的嘉定县、宝山县、崇明县。

王家范教授指出,本课题搜集文献内容以史部、子部、集部图书为主(方志、舆图、碑刻等除外),凡未经今人标点、整理的,皆属搜集、整理、研究的范围。明清以前涉及上海的文献有数种篇幅较小的单行著作存世,更多的是以篇、章、段等形式散见于各种古代文献中。明代至清代前期,各类单行著作较多留存,散见于其他文献中的材料也更丰富。从类别上看,明至清前期单行著作见于著录并且存世的情况大致如下:事件、掌故类20余种,人物、氏族、科第类30余种,诗文集类30余种,经济、物产、水利、财赋类20余种,艺术、金石、书目类十余种,风土胜迹类20余种。此外,分藏于各图书馆、博物馆未见著录的孤本、钞本、残本文献以及碑文拓片、民间文书等也有一定数量。上述各类上海古代文献仅有极少数的几种曾经今人整理,出版过标点校勘本,另有数种曾在20世纪上半叶出版旧式直排铅印本,绝大多数都未经整理研究。

与会学者就本课题涉及的文献选择、总体规划与具体步骤等进行了热烈讨论。与会者认为这是一项艰难而长期的工作,需要许多年、集合更多的力量才能完成。多数意见认同课题负责人把第一阶段工作锁定在明清松江府文人文集的搜集整理,以整本文集为原则,不收单篇,并希望能尽快确定选目,落实整理者队伍。本课题应该立足于选优、选精的原则,确保质量,率先完成第一批古书的标点校勘,为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课题组表示将参照专家的意见,修正并落实选题计划,组织好队伍,使整理者尽早投入具体工作,及时督促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