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场校级学术讲座:周平谈“国家的疆域和边疆”

发布时间:2015-01-07浏览次数:23

  

124日下午,在法商北楼325会议室,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云南大学周平教授给师生们带来了一场关于国家的疆域和边疆的讲座。讲座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国家与国家的疆域,国家疆域是变动着的存在,边疆是疆域的特殊部分,中国的疆域与边疆。

国家的疆域和边疆在目前中国的政治学研究中没有受到重视,也正因如此有更多值得探讨研究的地方。恩格斯认为,国家的本质是以暴力为支撑的公共权力,按地域进行管理。在这个概念中“特殊的公共权力”和“地域”是界定的重点。历史上的国家经历过王朝国家,如今的民族国家是最普遍、最有效的政治形式,而国家的终结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未来。虽然欧洲正在努力发展超国家的共同体——欧盟,但这仍是以民族国家作为单位进行活动的基础,国家时代还将长期延续。

什么是国家?第一,这是一种政治治理形式;第二,他包含人类的政治共同体含义;第三,他是政治地理的空间单位。疆域是国家形成和存在的前提,代表的国家的占据和控制。两者缺一不可。国家的疆域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时期国家疆域也有所差别。在前主权时代,因为没有主权的约束,占据地理空间范围凭借的是实力;在主权时代,主权性疆域即是领土;在后主权时代,可能会出现超主权的疆域。各个国家还存在多种形态的国家疆域,比如海洋、陆地、空中甚至是宇宙疆域都逐渐受到了重视——在“国家拥挤”的背景下疆域对于国家的意义正在进一步凸显。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疆域和领土的差异,疆域的范围比领土要大得多,因为疆域除了包含领土外,还包括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等延伸部分。这也是各国在外交上争论较多的地方,要等到最后的划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国家因为治理的需要而判定疆域,特别是大国需要判定领土的边缘部分和核心区,以此来划分发展的需求,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边疆逐渐被构建起来的。边疆的范围和形态也是可变的,它的发展也是多样性的。如今新形态的边疆也逐渐受到关注并发挥其影响,包括利益边疆、信息边疆和战略边疆。

在近两个半小时的讲座最后,周平教授还留下了互动环节,就中国行政区划改革和小国如何在外交上获得生存发展空间等在场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