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5日,吉林大学长江学者周光辉教授为政治学系的师生带来了主题为“社会公正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讲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将改革深入到了制度和体制层面,意义非凡。周光辉教授从政治学的角度解释了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周光辉教授首先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当代中国。现代化成功与否取决于遭遇危机后有效应对挑战的能力。历史上的中国经历过生存危机、贫困危机,如今面临着发展危机。中国的崛起是世界性的社会科学难题,我国正处于深刻的变革和转型,而这样的转型实践既不是传统的社会主义也不是西方的自由主义——“中国现象”充满矛盾性,“中国问题”充满复杂性。发展失衡影响着我国促进公平正义的进程,周光辉教授列出了以收入分配的六大失衡——政府积累财富的比重不断扩大,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财富向少数人集中,城乡差距不断扩大,行业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权力资本的暴利不断扩大。由于这些失衡导致的“相对剥夺感”导致经济增长时国民幸福感反而下降,这有引发了“积累”的愤怒效应——群体性事件。
实现国家的有效治理,民主治理的核心价值是寻求合作治理,“协商民主、利益表达与聚合偏好”。在追求国家利益最大化的之前,首先要清楚什么是最大的国家利益,绝不是个人利益和特殊群体利益。周光辉教授指出国家治理改革的策略选择“不是突变,是突破”,从动员型治理渐渐过渡到回应型治理,直至民主型治理。
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并非劫富济贫,关键在于脱贫人数的增长。解决贫富差距要防止两个极端,一个是少数人垄断财富,另一个是民粹主义的社会风险。我们需要明白经济发展必然会导致贫富不均,周光辉教授指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思维核心是对民主的新理解——既民主又较于其他政治安排有更好的治理绩效。
在讲座的最后周光辉教授与我系学生进行了近半小时的交流互动,周教授就学生们提出的“依法治国”、“现代化治理”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悉心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