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社科项目“青少年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研究”开题沙龙举行

发布时间:2013-12-02浏览次数:36

20131110日下午,上海市哲社项目“青少年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研究”开题沙龙在中山北路校区理科大楼A204会议室举行。沙龙由邱伟光教授主持,政治学系党委书记赵正桥,教授张云,副教授孙丹薇、许瑞芳等课题组主要成员及来自我校与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等高校的部分辅导员参加了本次研讨。

本次沙龙主要就研究中的思考及主要突破点向大家做以介绍。会议议程如下:首先,由课题负责人邱伟光教授结合近期发表在《思想理论教育》杂志上的课题阶段性成果,向大家介绍了课题的研究思路。邱老师说,责任是社会对每个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必然要求,对于青少年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和养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接着,邱老师从“青少年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价值诉求、青少年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的价值路径和青少年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价值整合”三方面,结合课题研究进展进行了适当的展开说明。

其次,结合课题研究中的难点,邱老师主要就容易混淆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系统阐释,并重点对“责任公民”、“责任”与“义务”、“责任、社会责任与社会责任感”三对概念及范畴进行了说明。课题组主要成员许瑞芳老师也结合自己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及思考谈了自己的看法,并结合一年的美国马里兰大学访学经历以及自己所从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谈了自己对中美学校责任教育差异的切身体会。

再次,针对当前责任教育受到重视却效果不佳的现状,邱老师也特别指出了症结所在及解决之道。就症结所在,邱老师主要谈了“不注重培养的教育规律”和“不注重实践的养成规律”两个方面;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之道,就培养教育过程中的问题,邱老师认为,应从培育学生的“自我责任,父母、家庭责任,集体、社会责任和国家责任”几方面着手;对于实践养成中的问题,则应从“个人修养的养成和制度养成”两方面加以努力。

随后,由来自各个高校的在职辅导员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就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学生责任感教育方面问题进行自由研讨。大家普遍认为,当前学校正日益重视学生责任感的培养教育,但在实际操作中还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尤其是在这个大数据的时代,更应结合社会发展现状和学生思想实际,更多地运用隐形的教育手段和贴合学生需求的方式方法,推动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实践的进一步发展。

最后,邱伟光教授指出,青少年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和养成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学校应该积极探索新时期教育的新特点和新规律,探求新的教育方法,建立学校、家庭、社会良性循环的教育机制,齐抓共管,共同做好青少年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