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场校级学术讲座:姚桓谈“党建前沿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4-12-08浏览次数:23

  

1112日,我校特邀全国党建研究会特约研究员、中共北京市委党校教授姚桓在政治学系325室作了题为“党建前沿问题研究”的学术讲座。讲座由齐卫平教授主持,政治学系中共党史、政治学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一、关于目前党建研究的路径选择

姚桓教授结合自己的科研工作经验介绍了党建研究的一些路径。他指出,不能孤立的研究中共党建,应该运用政治学和比较政党的方法,把中共党建放在人类政治文明视野中考察,要从宏观上来把握规律。要做好文件解读工作,认真研习中央政策文件这样才能更好的指导实际。在党建研究中,可以对一个领域,一个方面进行研究,要做好调研工作。姚教授还介绍了他自己经常采用的方法,以问题为导向,做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他认为,选择何种研究方法不是统一的,要根据个人的知识结构、兴趣等方面来选择。

二、关于群众工作的新常态

姚桓教授用抛物线来生动形象的形容了过去一些工作活动陷入的怪圈,即活动经历一个“发动、高潮、回落”和民众的心理经历“希望、振奋、失望”的类似抛物线状的过程,并谈了这种抛物线对当下群众工作的启示。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深入取得显著成果的情况下,姚桓教授总结了实现群众工作的新常态和常态化的特征。他指出,“新常态”应以从严治党、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切入点,以科学的制度机制为载体,实现群众工作的法治化、社会化,成为党领导的经济社会有机组成部分,正常有序的进行。他从群众的利益意见表达,解决问题的服务和回应,对党组织党员干部的评价监督,对群众的动员能够在制服化轨道上实现经常化等四个方面讲解了常态化特征。

三、关于依法治国与加强改善党的领导

姚桓教授指出关于依法治国与加强改善党的领导中研究的难点就是“党与法的关系”,他认为一是二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需要辩证分析,不能简化为“党与法孰大”的命题,二是要从制度上来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另外,他提到了法治文化的重要性,在中国建设法治文化,要在整个社会中把法治文化内化为信仰,外化为舆论,不仅做到制度层面上,也要把工作做到观念层面上,在全社会树立起平等意识、选择和授权意识、不可动摇的规则意识、契约意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意识等。

四、关于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时代特征

主要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时代特征。一是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本质,姚桓教授提出是不是可以对其进行科学的再思考,认为共产主义不只是满足需要而且要调节需要。应当探索人类社会的两大难题,即经济上的效率与社会公平能否统一,政治上的自由与正义能否兼顾。并提出能不能把共产主义理解为“人的彻底解放和全面发展的社会”。二是对实现目标的必然性、长期性、曲折性的充分认识。三是对现实中不合理的现象的正确态度。四是对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历史使命的自觉承诺。五是为完成目标奋斗的牺牲精神。

五、关于贪官两面人特征的形成与防治

针对贪官两面性特征的研究,他认为不能简单的归于人性的复杂,应当把问题放在社会变革背景下,从主客观相互作用链分析。对于贪官两面人的形成,姚教授做了精彩的分析。贪官们面对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在接受了错误思想的同时又学会了革命辞藻,这样,内心世界、贪腐行为与公职角色之间就形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迫使自己加以伪装,形成了两面人的特征。这些两面人不能正确的对待转型期的矛盾和自己生活中的消极体验,在真善美、假恶丑中做了错误的选择,并且在贪婪和侥幸的心理驱使下,利用制度漏洞,运用潜规则,沿着贪腐和伪装作秀的道路走下去,最终被揭露而身败名裂,这是两面人贪官不可避免的结局。

六、关于官场的“逆淘汰”

姚桓教授对官场中的“逆淘汰”现象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对策。他指出,正常的淘汰被扭曲而逆淘汰出现的原因是由于执政党人用人环境变化的影响和传统落后观念在新形势下的放大,分析了过去和现在的用人环境、方式和方法,并指出这种“逆淘汰”现象出现的关键原因是选人用人机制的缺陷。针对这些,他提出了要加强干部职业生涯的自我管理,提高职业素养。比如要树立正确的积极进取的职业理想和职业目标,引导和教育干部要具有职业道德尤其是权力道德,在官场中形成良性的职业竞争,并让干部们清楚明白职业成本和职业风险,经受住严峻的考验。

参加讲座的各专业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认真聆听了姚桓教授的讲座,并就讲座中所提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交流,大家反映参加此次讲座受益匪浅,了解和学习到了当下党建研究的一些前沿、重要的问题,对今后的学习和科研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