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社科项目“上海近代百年广告史研究(1840——1949)”开题沙龙举行

发布时间:2013-10-23浏览次数:171

20131015下午,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上海近代百年广告史研究(1840——1949)”开题沙龙在闵行校区传播学院二楼211会议室举行。沙龙由项目负责人传播学院杨海军教授主持。传播学院武志勇教授、何平华副教授、甘莅豪副教授、王樊一婧讲师、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刘佳佳副教授、上海理工大学张慧彬讲师、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戴红梅讲师、以及部分硕士、博士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沙龙活动。

杨海军教授首先向与会者介绍了本课题研究的思路、方法,主要内容、基本观点、以及本课题的前期资料与成果积累情况。阐释中国的老广告具有悠久的传承性、鲜明的民族性和广泛的世界性,它既是世界广告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中华传统广告的奇葩。在这其中,上海作为中国近代广告发源地,广告招贴画的发源地和中国近代广告文化衍生地,广告表现和广告传播均极具代表性。特别是1937年上海沦为孤岛期间,以上海月份牌广告画为代表的各种广告形式在民族抗争、商业活动、文化传播等各个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一时期也出版了很多诲盗、色情、恐怖的广告作品,而且由于战火连绵,国内市场萎缩、海外销路断绝,广告招贴画的出版、发行也几乎停顿。这一时期的广告表现,折射了近代上海和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概貌。研究上海近代百年广告史,不仅能够唤起人们对以上海广告招贴画为代表的中国老广告的重视,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与保护,也能窥探到近代上海广告发展与城市文化兴起,广告发展与民族品牌抗争,广告发展与上海民众社会生活变迁的历史轨迹。

杨海军教授还了上海近代百年广告史课题研究将遵循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时间脉络,在描述上海近代百年广告发展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商业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基础上勾勒出上海广告发展的基本脉络,介绍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至1949新中国成立这一百年间,上海在中国乃至世界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的丰富多彩的广告表现形态,以及不同广告表现形态之间的演进关系;同时将会分析探讨上海近代百年广告发展的历史地位、历史作用及社会影响。
   
与会者普遍认为本课题选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并集中针对项目课题研究的中期成果研究难度较大,研究的选题稍显宽泛等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杨海军教授对武志勇教授、甘莅豪副教授、王樊一婧讲师等所提出的与上海近代广告与城市文化发展、上海近代广告与社会生活变迁等相关的研究问题一一做了回应,表示要充分采纳各位专家学者的意见,进一步调整好研究思路,认真做好课题研究。本次沙龙进一步确认了课题按照申报思路开展研究工作的可行性,并通过与会者富有成效的讨论为本课题研究的实质性展开打开了一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