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社科项目“楚简文献语料库建设与《楚简引得》”沙龙召开

发布时间:2013-10-11浏览次数:117

2013913日下午,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楚简文献语料库建设与《楚简引得》”沙龙在闵行校区学术沙龙举行。本次学术沙龙由项目负责人中文系黄人二教授主持。参加沙龙的有中文系古代文学王冉冉老师以及一些本科、硕士、博士同学。

首先,黄人二教授简单介绍了该项目的研究进程和成果、研究中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方法。接着,黄教授主要介绍了两篇跟楚简、楚文化相关的研究文章,并与在座的老师同学进行了交流。

第一篇文章《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老子>试释》。《老子》从湖南长沙马王堆帛书发现以来,出土文献之中,屡有所获。楚地湖北荆门出土郭店竹简《老子》甲、乙、丙三本,是改编的节选本。现在,北京大学所藏的本子公布,又是一个接近全本的西汉时代之竹简本面世,对于《老子》文本所牵涉到的各个层面,可谓广泛,相信对于学术界尔后的讨论,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从识字入手,先将几处与古文字考释有关的地方,表达出来,这是讨论义理、哲思的基础。另通过字形的分析讨论,对于成书年代的判断有很大的帮助。如“敢”字的字形,字形与睡虎地、马王堆等古隶字形的类似程度,较为接近,对判断简本《老子》抄写时间、地域当有助益。

第二篇文章《读<诗·邹虞>后—兼论经今古文学》。《驺虞》是《诗召南》的最后一篇,诗句简短,意思明确,所处地位,与《麟之趾》为《周南》的最后一篇般,具有特殊之意义,可以看出《周南》、《召南》众多诗篇,经孔子之手编定的斧迹,以非本文主旨,暂时不谈。本文拟归纳《驺虞》之诗旨,借以讨论先秦两汉之经今古文学。毛诗属古文,郑玄(笺)、朱熹(《朱子语类》卷八十一,意见同《诗集传》)、陈奂等人赞成其说,只是后世的追随者。鲁诗、韩诗属今文,贾谊、郑玄(三礼注)、戴震、魏源、黄节等人于这首诗的解释,追随于后,理由相同。若单从诗的原文看,似乎是今文家的说法,于训释较为通畅(瑞典高本汉谓毛传以「驺虞」为不食生物之义兽,与文义不合,而采韩诗之说)。虽然,探求诗旨的问题,兹事体大,与其说是探求诗人之志,不如说是探索编诗者的心意(当另外为文探讨),已不属于本文的讨论范围,故不支蔓。综合而论,「驺虞」究竟属于「野兽」,抑或「官名」?不是学术上真理的探求,而是由师承家法的主张不同所导致。纯意气之争,非真理之辩。

最后,各位老师和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与会者在肯定了研究计划的同时,针对现阶段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接下来课题准备结项的成果展开了热烈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