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场校级学术讲座:克劳德•迪德里谈“从新中国到现代中国:现代性与1978年以来中国劳动法的重构”

发布时间:2014-11-14浏览次数:5

  

1011日上午,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Centre national de la recherchescientifique) 主任研究员,法国经济历史动力与制度研究所(IDHE, Institutions et dynamiqueshistoriques de l'économie)所长克劳德•迪德里(Claude DIDRY)教授在中北校区新逸夫楼多功能厅与做了“从新中国到现代中国:现代性与1978年以来中国劳动法的重构”的学术讲座,来自社会发展学院等院系的研究生和教师等60多人聆听了本次学术报告。

首先,克劳德•迪德里教授以布迪厄在阿尔及利亚的社会学研究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化进程之间比较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现代性与1978年以来中国劳动法的重构。布迪厄认为,殖民地阿尔及利亚——更准确的讲是在民族解放战争中反抗法国殖民者的阿尔及利亚——是一位学者短时间内观察传统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实验室”。为了实现布迪厄所指称的“经济惯习”,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要去克服并转化深深扎根于农业社会中被他们所继承的传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在这样的转型过程中,我们发现殖民地居民都在使用一种类似的手段,即主要是通过个体工商户以及其他的商业活动在城市找到一个安身立民之场所。

其次,克劳德•迪德里教授指出,革命之后的新中国建立在农业集体化和单位制基础之上。但是,单位是融合工作、社会福利以及家庭生活于一体的“铁饭碗”。根据魏昂德的看法,在国家通过保证单位制成员日常生活需要和维护人际关系再生产的条件下,单位制会导致一种官僚主义的倾向。随着单位解体,以及劳动法的出现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如城市化),我们发现在小企业和和商业的发展过程中出现多样化的配置,以此来满足工人的各种需要,这种让工人们对未来充满想象,产生具有“经济惯习”意义上的策略。

最后,克劳德•迪德里教授认为,在西方人的视角中,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这一论断的背后隐含着发现市场经济的过程,这种理论可以适用于中国。职业制度促进了劳动立法的进展(1994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颁布,2007年到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的诞生。

讲座结束后,克劳德•迪德里教授与文军教授还就今后继续加强双方合作事宜进行了友好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