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场校级学术讲座:周永明谈“道路政治学:梅里雪山道路系统变迁与虚无场所的生成”

发布时间:2014-11-05浏览次数:15

  

1014日下午,百场校级学术讲座暨第三届“吴泽霖纪念讲座”在法商楼一楼报告厅举行。主讲人为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教授,重庆大学高研院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周永明博士。讲座主题为“道路政治学:梅里雪山道路系统变迁与虚无场所的生成”。讲座由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富文教授主持,人类学研究所和民俗学研究所的众多师生一同参加。

本次讲座的核心内容是周永明教授近年来一直致力研究的课题——路学(Roadology)。道路作为一种人造空间,在政治、经济、生态、文化等众多方面对人类生活影响重大。但因为学科分类的局限性,以往对道路的研究都分化成道路政治学、道路生态学等。周教授认为对“道路”的研究有非常重大的学术价值,因此他的目标是将学科的壁垒打破,建立一个综合性的“路学(Roadology)”。

人们对道路的价值通常是绝对赞同的,“道路的好处往往是被列举,而不是被讨论”。“要想富,先修路”之类的口号在中国是一条发展的真理。但现今在一个反思现代性的学术视角下审视道路的作用,我们发现“真理”是值得商榷的。的确道路地修建会给地方带来某种通达性(accessibility),但另一方面新修道路会打破原来地方的自治性(autonomy)。

周教授将道路视作一种变化的催生者(agent of change),以大香格里拉地区的公路网建设为案例进行具体的分析。围绕着卡瓦格博景区,道路系统主要有三种使用者,分别是当地村民、游客和转山朝圣者。政府为了发展旅游业在大香格里拉地区兴修公路,造成的影响对不同的主体来说是非常复杂的。对当地人来说,本来预期良好的交通条件可以带来更多的游客,增加收入。但结果却事与愿违,当地人不仅失去了原来给游客牵马的收入,而且因为交通状况的改善,游客也不必在当地过夜,当地人经营家庭旅馆的收入也减少了。另一方面村落与村落之间,也因为争夺修路权发生了一些政治上的博弈。对游客来说,卡瓦格博景区成为了一个完全的观光景点,他们可以坐着大巴进入景区,几个小时后即可离开,游客完全失去了原有可能的与当地人的文化交流互动,有着良好道路的景区和机场、车站、商场等现代化建筑一样成为了一个失去了历史性、关联性、认同感的虚无场所(Non-places)。对朝圣者来说,公路网的铺设带来了大量的外来文化,相当程度上破坏了卡瓦格博的神圣性。

从这样一个案例,提供给人类学讨论的有社区概念的想象和适用性,道路、旅游和社区认同的建构,虚无场所的生成等课题。在周教授的发言后,人类学研究所黄剑波教授、吴旭副教授、刘琪副教授、陈赟博士、朱宇晶博士以及民俗学研究所的徐赣丽教授纷纷针对上述问题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