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项目“文学诗性问题研究”举行第四次学术沙龙

发布时间:2013-09-10浏览次数:100

 

2013616日,由中文系刘阳副教授主持的2009年上海市社科青年项目“文学诗性问题研究”在闵行校区人文学术沙龙举行了第四次学术沙龙。中文系部分青年教师及研究生应邀参加了本次沙龙的讨论。

在简要总结一年多以来本课题研究进展情况之后,课题负责人刘阳副教授认为,本课题从系统回顾新时期以来我国学界关于“诗性”话语的语用实践入手,通过清理现状、还原动机,呈示出其间存在的基本问题,然后以较大篇幅从学理上给出“诗性”话语在古代、近代、现代与当代阶段的发展历程,这一学理基础同时涵纳了作为概念的“诗性”发展史与作为观念的“诗性”发展史,特别注意展示这条轨迹的源头、理路及其重要转折枢纽,在此纵向梳理的基础上点面结合,继而横向拈出人类的、本体的与语言的“诗性”这三个学理关键点,对它们展开尽可能细致充实的论述,观察它们之间的各种变异,找出它们能否以及如何实现有效转化的理论根据,由此自然地给出今天应如何使用“诗性”话语来研究文学的方案,这些方案的考虑应有助于学界在此问题上的推进。出于我们无可规避的本土立场,诗性话语如何与中国重视诗歌这一传统实现联结,也顺理成章成为本成果学术价值所在。而一个有关“诗性正义”能否及如何合法成立的现代性观点,则凸显着本成果的本土现实关怀。本课题认为理论相容于实践才是有效的,故而时时注意将论证结合文学审美活动实践进行透彻证明,结合文学活动个案来严格检验之。

围绕本课题的进一步研究设想,与会成员针对课题负责人的有关研究思路与方案展开了热烈讨论。“诗性”话语问题既是理论思辩问题,也是极富意义的社会实践问题,文学艺术审美活动从根本上契合着人的生存,研究文学诗性和重构诗性,也包含重建和谐社会良性运作空间、积极推进核心价值观、重塑人的未来生存状态的最终诉求在内,这一诉求深入触及人的诗性命运问题,立足于现实而指向未来。课题负责人表示,将在各位专家提出的各种细化思路基础上,吸取其中有启发的研究智慧,推动本课题在合理创新的道路上继续不断推进,取得高质量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