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青年项目“中国城市‘失独’老年人‘以房养老’研究”开题沙龙举行

发布时间:2013-09-09浏览次数:85

 

2013730日,国家社科青年项目《中国城市“失独”老年人“以房养老”研究》(13CRK005)开题学术沙龙在中山北路校区理科大楼A204室举行。课题负责人社会发展学院人口研究所讲师陈丽梅老师主持了本次沙龙。商学院胡金星老师、设计学院马丽老师及学生们参加了沙龙。

陈丽梅老师首先介绍了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和选题意义。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预期寿命继续延长、养老金系统危机增加的形势下,世界各国都在寻找除了养老金之外的经济支撑体系,住房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目标。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经实行了“以房养老”项目,文献表明“以房养老”项目除了为老年人提供一个财务选择,能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支持老年人就地养老之外,可以实现的功能还包括支付或者部分支付护理机构的长期护理费用、支付长期护理保险费和医疗保险费、支付居家护理的费用等。中国只有一些“以房养老”试点项目,文献表明中国人代际之间遗产继承的文化是实施“以房养老”最大的障碍因素。本课题针对“失独”父母这一特殊群体,研究如何利用住房改善“失独”老年人的生活、解决护理费用的来源及其中的政府角色等问题,以期为解决“失独”老人的后顾之忧、体现政府积极责任和创建和谐社会发挥作用。

陈丽梅老师还介绍了课题研究方法及课题创新、难点。该课题将通过人口统计学方法分析中国城市“失独”老年群体特征及住房状况;并通过金融精算方法和中国特色的“以房养老”项目的分析,设计出添加政府角色的各种项目类型;最后,该项目将通过深入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中国城市“失独”老年人对不同项目类型的接受度及其影响因素。该课题在探讨住房资产与居家护理、入住护理院等老年长期护理方式的关系、分析中国政府可以发挥合理作用等方面具有创新意义,但是在访谈和问卷调查“失独”老年人、准确定位政府在“失独”现象中该承担的合理责任等问题上会碰到不小的困难。

胡金星老师从福利政策的角度提出思考,关注福利模式与“失独”父母照料的关系问题。马丽老师从心理学角度提出问题,认为该课题需要关注“失独”父母的心理状况,心理因素对其重大财产处理具有较大影响。另外,老师和同学们对“以房养老”项目中多方的角色问题展开了讨论,认为如何准确定位各方角色将是课题的一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