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下午,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校庆报告会在人文学院人文社科沙龙举行,陈赟教授和刘梁剑副教授分别作了题为“从‘无体之体’到‘与化为体’:中国古典思想中的天道、主体与创造性”以及“名言与社会政治秩序”的报告,来自各院系的同学参加了报告会。
陈赟教授报告的第一部分是“言说天道之恰当的方式”,亦即怎样言说天道。他引用王船山《近思录•内篇》指示出三个要点:从天道本身的区域性看,要不离地而言天;从天道与气化秩序的角度看,天主理而地主气;从天道的混沌性与未决性看,君子言天至于神化而止。报告的第二部分是对天道本身的具体阐释。天道无始无终,未既开放,就创造性而言无不为而无为,是没有创造的创造性,所以是“无体之体”。与之相对,人是时空之子,与时空一同成长,在人之上的天不是创造的终极因,而是不可把握的浑天大义。它自身不创,而是引发人的创造性,因此也把意义留给了人自身。报告的第三部分指出,人与天的恰当的共在方式,亦即人的存在方式就是“与化为体”。
刘梁剑副教授带来的报告则从语言哲学的角度,以语言考察的进路讨论社会政治秩序问题。他提示道,我们生活在语言之中,我们身边充满着有待深思的语言现象。我们把“思想所”而非“文化所”作为对“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的简称这一现象,反映出我们把“思想者”作为我们自身的定位。我们今天因为“校庆报告会”这样一个共同的名义共处一室,“校庆报告会”这五个字在命名的同时创造了一个工作场域,将我们带入一种academic/thinking community之中。命名有其力量,而名言是对意义的筹划。在这个意义上,孔子的正名主张正是对意义和价值的重估与消化。我们对今天的“民主”、“科学”、“富强”等等概念,都应作出适当的重新理解。正名在这个意义上,就是将传统据为己有,在自身之内重新打开它的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目标和要求,作为名言与我们的日常语言存在着隔阂,这意味着其意味本身的失落,因此重建这个沟通是必要的。今天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共同体思想中的名言和概念,重新纳入传统之中,以期一种新的共同体典范、国家典范和有力量的核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