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党的执政风险”理论研讨会举行

发布时间:2014-05-26浏览次数:11

  

57日,由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党史党建部、中共闵行区委党校联合主办的“新媒体时代党的执政风险”理论研讨会在我校闵行校区举行。来自中共中央编译局、山东大学、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中共闵行区委党校以及我校的20多位学者出席了研讨会。与会学者围绕作为一种新兴政治生态的新媒体、新媒体对政党执政的影响及发展趋势、新媒体时代中共执政的应对策略等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作为一种新兴政治生态的新媒体

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政治生态,那么,如何认识这种政治生态,是本次研讨会的一个重要议题。中共中央编译局许宝友研究员认为,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政治生态,它对执政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由于公众不理性的问题和执政党经验不足的问题同时存在,虽然两者之间确实存在着对立,但是寻求两者之间的一致与平衡还是有可能的,而要达致两者的一致与平衡,新媒体就提供了这种可能。在这个意义上,新媒体就是执政党保持良好执政的机遇。我校周尚文教授认为,目前社会已全面进入了新媒体时代。新媒体具有公开性、开放性、传播快、参与程度高等特点,它所产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对政治的影响尤其不容忽视,但是由于它又是一种新生事物,其带来的影响和风险究竟在什么地方值得进一步的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胡键研究员认为,新媒体作为新兴的政治生态,它改变着中共执政的政治环境。而变化了的政治环境,则要求执政方式的调整。对此,只有尽快适应这种变化了的新环境,方能保证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合法性的巩固,保证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长治久安。我校传播学院武志勇教授从新媒体的特点出发,阐述了新媒体带来的政治生态的改变。他认为,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与观点的发布更加草根化、平民化,促进了大众自我传播网络的形成,进而导致传媒大格局出现了变化。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抗衡的情况下,民众对权力的监督也就有了更为广阔的动员和沟通空间。

 

新媒体对政党执政的影响及发展趋势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政治生态和社会结构。这种改变对政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这种影响将以何种趋势发展,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我校政治学系郝宇青教授在书面发言中认为,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改变了党的执政生态,给党的执政能力带来了巨大挑战。这些挑战主要有:对中共的执政基础、执政形象、执政方式、执政话语与价值以及政治动员能力、政治整合能力的挑战等。因此,如何应对新媒体时代对党的执政带来的挑战,已经成了摆在中共面前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中共上海市委党校赵刚印副教授认为,相对于传统政治,新媒体时代的政治更具有草根政治、透明政治、多元化政治、分享政治、扁平式政治的特点。中共应当把握好政党执政规律与新媒体运行规律之间的逻辑连接点,以促进新媒体时代党的执政由威权执政向亲民执政、封闭执政向公开化执政、一元化执政向多元化执政、集权执政向分享执政、科层执政向扁平化执政的转变。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赵勇副教授从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角度,分析了新媒体对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带来的影响。他指出,由于新媒体特殊的传播特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在建构过程中遭遇了严重的意识形态漂浮、话语逆差、污名化等问题。中共闵行区委党校韩晓燕从基层党政干部的角色出发,分析了新媒体对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挑战,譬如,政治话语权的挑战、政治稳定的挑战、政治信任的挑战、应对能力的挑战。我校政治学系齐杏发副教授以“华南虎”事件为例,探讨了网络反腐的制度负效应。他认为,很多网络反腐事件通过演变为网络公共事件才得以解决,这反映着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民众对政治系统的不信任,人们在向纪委等部门举报的同时,还要在网络上公开,以形成倒逼的压力;二是涉及政治稳定问题,以前的反腐系统设置通常是可控的,而网络反腐是一种非制度化的反腐方式,对系统内反腐是一个冲击。

 

新媒体时代中共执政的应对策略

在新媒体时代,执政党如何利用好新媒体对实现政治发展目标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与会学者重点探讨了这一话题。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韶兴教授从政党执政能力和政党综合能力之间的区别入手,认为政党综合能力建设应当成为政党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他指出,新媒体的出现为传统政治走向现代政治提供了可能,执政党应该充分把握住这一机遇,运用新媒体提升政党综合能力建设。我校政治学系齐卫平教授认为,在新媒体时代,执政党要考虑怎样利用新媒体更好地代表人民利益、更好地开辟民主新场域、更好地建构社会信任、更好地兼容政治与民俗、更好地维护秩序社会、更好地修护社会失衡等问题,即充分地利用新媒体实现政党治理现代化和政治发展现代化的目标。我校公共管理学院谢炜副教授探讨了新媒体条件下的民意吸纳问题。她分析了国家吸纳民意的各种方式,并以国外政府利用新媒体技术吸纳民意的案例,阐述了新媒体对民意吸纳的重要意义。华东政法大学刘厚金副教授从新媒体的特点出发,分析了新媒体对政府形象的影响、新媒体条件下政府形象的塑造策略。他强调指出,潜在设定新媒体对政府的负面影响是不理智的,应该从短期和长期两个层面来分析新媒体对政府形象的影响。中共闵行区委党校副校长顾红以“浦江社区”论坛为案例,指出政府对新媒体要积极应对,不能等到公共事件出现萌芽以后再消极应对。我校政治学系叶淑兰副教授认为,新媒体对政治传播带来了挑战,但是在这些挑战面前,政治传播应该有开放自信的心态、抢占时效的能力、议题设置的能力,要注重改进传播形象和语言风格、注重信息源的多元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