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下午,著名日本学者川岛真教授应邀主讲思勉人文讲座第217讲,在闵行校区人文楼5303学术报告厅做了题为“民国初期北京政府的外交——作为文明国的外交和中国外交史叙述的形成”的学术报告。本次讲座由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研究员兼院长茅海建教授主持。
川岛真,东京大学大学院总合文化研究科准教授,先后毕业于东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学部、东京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2000年获博士学位,曾任北海道大学助教授,致力于中国近代外交史研究。专著有《中国近代外交の形成》(中译本:《中国近代外交的形成》)、《近代国家への模索,1894-1925》、《台湾の日本研究》、《岐路に立つ中国と日中関係──歴史と現在、そして今後の可能性》,参与编著数十部学术著作,另发表论文120余篇。
民国初期北京政府的外交,在传统的历史叙述中常被“弱国无外交”、“卖国外交”的评价一语概括,长期未能得到国内研究者的重视。川岛先生的成名作《中国近代外交の形成》着力论述了这一问题,一问世便被誉为“在当时的时代语境中把握(中国)外交官僚追求在国际社会中的‘文明国’地位而营造的制度和政策等的力作”,荣获日本第26届“三得利学艺奖”。本次报告主要围绕着本书内容,并结合作者的治学经验展开。
川岛先生首先介绍了本书的问题意识:其一,对以往北洋外交的历史叙述的疑问;其二,对晚清-民国外交的连续性与断绝性,以及“传统外交”影响力的疑问。而其研究主要基于大量未刊外交档案。以他的话说:“1992年9月以来到现在,报告者的life work就是阅看中国外交档案。”
本书的一个关键词是“文明国”概念。川岛先生以孙中山的《中华民国大总统宣言书》为例,指出这个概念已被当时的外交官或士人所认识。在当时的国际社会,国家的等级由“接近‘文明国’”的程度来决定,成为文明国方能得到尊重。
而本书最重要的课题是检讨“历史中的外交”而非“外交的历史”,即对于当时的中国,外交到底有什么样的存在意义。
接下来,川岛先生分三个部分简要概述了本书内容:一、北京政府的外交制度与外交政策;二、北洋时期中国的所谓“周边”外交;三、有关外交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最后,川岛先生还介绍了自己近期的研究新方向。
主持人茅海建教授高度评价了川岛先生对中国的了解,在场的师生也纷纷积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