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场校级学术讲座:严志雄教授谈“音乐隐喻与吴梅村之《琵琶行》”

发布时间:2014-09-12浏览次数:71

  

624日下午,台湾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研究员严志雄教授作客图书馆“书香年华”,在图书馆主楼会议室与大家分享其“音乐隐喻与吴梅村之《琵琶行》”的研究,讲座由校图书馆馆长胡晓明教授主持。

《琵琶行》是清军入关后吴梅村所写的第一篇长歌体,乃梅村“史詩”之大手笔。讲座伊始,严教授向大家介绍了西学中的一些经典叙事学概念,认为运用这些概念较于传统手法能更好地解读《琵琶行》,更好地感受字里行间所透露的历时意识与悲愤情调。

严教授以深厚的西学功底,不显山露水地对《琵琶行》文本做了细读。首先,严先生对梅村《琵琶行》写作缘由,梅村生平、性格特点,及其《琵琶行》所涉及的人物做了言简意赅之略述,深度挖掘解析《琵琶行》所提及的 “秦声”、“南风”、“吴侬”、“江南乐”、 “南乡子”、“鉄笛”等文化意蕴与历史意味,认为梅村借此隐喻,探讨明亡之原因。文本细读过程中,大家沉浸于梅村对白氏琵琶弹奏声惟妙惟肖的描述中:明季天崩地坏、国破城空、清军铁骑越过山海关,席卷江南大地的惨痛历史如一副长卷随着严教授的字句解读而一一展开;对以梅村为代表的知识分子作为遗民、遗老苦闷、矛盾纠结的内心有了更深沉的理解与同情。

严教授认为此诗虽然从题材、篇幅、结构到艺术手法有向白居易《琵琶行》学习之意识,但相较于白诗由琵琶女之身世而抒个人之“迁谪意”,而梅村诗将明季史事的叙写与琵琶演奏、隐喻互为表里,由夜听琵琶而及明崇祯朝覆亡之痛史,所感者大,所痛着深,为人所震撼。就此而言,其成就实已超白诗。

胡晓明馆长以“根基深稳、裁断高明”八字对此讲座做了高屋建瓴之概述。同学们就“曲以载道”是否可能,“秦声”与“南风”等雅俗问题、以西方叙事学理论研究古典诗歌的问题梅村向严教授请益。严教授则以知则答之,不知则存而论之的态度做了认真谦虚的解答,并且谆谆劝诫在场学子:西方理论极有助于我们建立批评术语,有助于我们更精准地阐释诗歌。将东西方传统内化于自己的研究结构中,也是严教授一直所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