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下午,美国密西根大学安娜堡分校比较文学系与亚洲语言文化系唐小兵教授在闵行校区人文楼5303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试论听觉研究的范式意义——穆旦、艾青早期诗歌的启示”的讲座。此次讲座由中文系罗岗教授主持,中文系倪文尖老师、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张春田老师以及思勉和中文系的众多同学参加了此次讲座。
唐小兵教授从自己近年来从事的视觉文化研究谈起,以视觉文化研究为参照物,结合欧美几十年来视觉文化研究的经验成果,提出了自己对于听觉研究的理论构想。唐教授认为,听觉研究应当关注听觉经验对于现代主体构造之意义及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且听觉研究常常需要在跨媒介的条件下进行实践。唐教授列举了西方听觉研究的若干案例,分析了如“soundscope”(音响环境)、“启聪”等概念和现代音响制造技术、声音的物化和商品化等对听觉经验进行历史化的研究范例。此外还指出作为新生学科的听觉研究至今仍未形成成熟的理论/分析语言,因此尚未对人文研究形成范式冲击。通过与视觉经验进行对比,唐教授分析了听觉经验的公开化和非隐蔽性等特征,并结合中国现代文学作品进一步细化了我们对听觉经验的认识和把握。唐教授从听觉经验的角度分析了穆旦的《野兽》、《赞美》,鲁迅的《社戏》、《无声的中国》,茅盾的《虹》以及艾青的《时代》等文学作品,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展示了个人、时代、革命、战争和启蒙等重大语境中的主体与听觉经验。
最后,主持人罗岗教授对讲座进行了精彩点评,同学也在提问环节与唐教授进行了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