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小红谈“‘赎买二十年’与资产阶级身份——从1957年有关公私合营政策的讨论看国家与工商业者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4-07-01浏览次数:116

  

613日中午,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中国系中国历史教授萧小红做客思勉午餐沙龙,主讲“‘赎买二十年’与资产阶级身份——从1957年有关公私合营政策的讨论看国家与工商业者的关系”。本次午餐沙龙由历史系姜进教授主持,部分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青年研究员和学生参加。

萧教授长期从事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民间职业协会及其政治影响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的研究文章。她目前正在从事的研究聚焦中国民族工厂企业与国家和政府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她的调查研究涵盖了从抗日战争时期沿海工厂内迁到四川大后方中到1950年代上海工商业改造过程中政府与企业人的关系问题。

萧教授本次沙龙演讲的题目主要是围绕19571月上海的工商业者李康年的一个提议及其引发的讨论进行的。1956年中共当局采用和平赎买以及把私方实职人员包下来的方式完成了全国私人工商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但李康年认为政府偿付7年占股本5%的定息的总额未达到全部赎买私人生产资料的标准。因此,他要求延长赎买期至20年,并将“定息”的名称改为由银行发行的“赎买存单”,同时他认为他们已经不是资本家,希望政府能够取消他们的资产阶级身份。这些建议在“鸣放”时期引起激烈争论,工商界希望当局按照契约原则处理国家与私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并解脱定息蕴涵的阶级关系的束缚,获得平等的公民身分。但这两个要求在随后的反右运动中受到严厉批判。

最后,在场师生和萧教授进行了讨论和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