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下午,杭州师范大学的朱晓江教授在闵行校区人文楼5403冷战中心报告厅作了一场题为“‘亡天下’以‘救国’:20世纪初期中国启蒙文学思想的发生——从梁启超到胡适”的讲座。讲座由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青年研究员张春田主持。
朱晓江教授首先追溯了从先秦到晚清的历史,认为中国人对于自身文明形态的认同很早就取一种自觉并优越的态度。但1840年以后,中国人的这样一种文化上的自信心受到了摧折。在西方文明的映照下,中国人在许多场合都被描述成老大守旧的民族。但朱教授认为,以1840年以后的历史来看,中国人虽然可以说“老大”,但并不“守旧”。接着,他具体论述了中国现代文学启蒙思想的发生,认为其根本的动力在于中国的启蒙主义思想家/作家以西方文明为中国“新文明”建设的范型。这一特点在梁启超关于文学与“新民”理想的关联中得到典型的描述,此后胡适白话文学观的提出,其实是延续了梁启超的文学思想。胡适对白话文的提倡建立在对古文运动的批判性继承之上。从思想上说,胡适对严复、林纾的古文实践评价极高,他对古文运动的批评,是从古文的传播面出发的。由此,从解决严、林诸人的思想传播问题出发,胡适对白话文的提倡,就仍然可以在梁启超“新民”的理念之下加以分析,其核心之点,是要“亡天下”(改革中国传统文明)以“救国”。
朱教授以宏大的视野,立足于长时段历史,从古今中外的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发散思维,最后又收束到文学上,深入浅出地分析了20世纪初期启蒙文学思路的生成。这场精彩的讲座不仅使学生对该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他们在如何更好地进行学术研究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