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29日,第三届全国中小学英语教学研讨会在我校隆重举行。会议由我校课程与教学系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中心、基础教育与终身教育处、双语教育研究中心及《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杂志社共同主办。
我校教育科学学院院长
出席此次会议的正式代表、特邀代表、执教观摩课的教师共250名左右,分别来自上海、北京、天津、福建、广东、浙江、江苏、河南、安徽、江西、黑龙江、广西、山东、河北、辽宁、四川、重庆等1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与会代表包括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大学教师、教研员、考试命题人员、出版社编辑人员等。
会议主题为“中小学英语教学与评价”,共收到论文153篇。通过会议主题报告、现场观课研讨、英语教研论文写作工作坊、分会场专题报告、自由发言、互动交流等形式,与会代表针对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英语教学资源的开发、整合与利用、英语课堂评价、英语测试、英语教学研究论文写作等议题,进行了广泛且深入的研讨。
与会代表认为,英语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课堂教学与评价的依据,但是,许多英语教师手头只有英语教材,甚至备有多套不同的英语教材,唯独没有一本“英语课程标准”。教师基于教材、基于考纲开展教学和评价的现象仍屡见不鲜。也许,在过去“一纲一本”(一个教学大纲和一套教材)的背景下,依教材教、依教材考是可行的,但是在“一标多本”(一个课程标准和多套教材)的今天,这样做根本是行不通的。
与会代表指出,教师习惯于一课时一课时地设计课堂教学,这种做法缺乏对课程和教材的整体把握,使得课堂教学缺乏系统性,无法做到瞻前顾后,影响教学整体效益的提升,也不利于课程目标的达成。依据课程标准开展教学,就要依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整体思考,在分析学段、学年和单元目标,梳理整套教材的基础上,进行课时教学设计,有效整合教材资源。同时,语言知识的教学要注意语境创设,这样才能使语言知识的学习真正有助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与会代表还强调,开展英语教学评价,要对所要评价的语言运用能力有清晰明确的认识和界定,根据评价内容选择适宜的评价方法,基于数据和证据开展评价,做出教学决策,而不是凭借直觉和经验。英语教学评价不仅应关注学习前后学生知识、能力的变化,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