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下午,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复旦大学上海史国际研究中心教授熊月之做客思勉人文讲座,在闵行校区人文楼5303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近代中国读书人的命理信仰”的讲座。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研究员张济顺教授主持本次讲座,研究员兼院长茅海建教授及来自历史系、本院青年教师多人参加。
本次讲座是“思勉人文讲座”第200讲。讲座前,张济顺教授代表高研院向熊月之教授赠送思勉人文讲座第200讲特制海报,作为纪念。
熊月之教授1981年毕业于本校历史学系,获硕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有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社会史、上海史。有《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等著作多种。此次的讲座主题“近代中国读书人的命理信仰”,是熊教授长期以来关注的研究课题,有丰富的资料和研究心得积累。
熊教授此次讲座分为四个部分:一、传统读书人的命理信仰;二、命理活动对政治决策的影响;三、新式读书人的命理信仰;四、命理信仰长盛不衰的原因。熊教授首先介绍,所谓“命理信仰”,包括占星、堪舆、占卜、扶乩、相术、测字等内容。他列举曾国藩、叶名琛、冯桂芬、李文田等人的事例,具体说明传统士人命理信仰的内涵和特点。而后,分析“己亥立储”、袁世凯称帝、张学良杀杨宇霆三事件中命理信仰发挥的作用。接着,又一一列举严复、伍廷芳、吴宓、穆藕初等留洋的新式读书人命理信仰的诸多事例。最后,熊月之教授分析近代读书人命理信仰长盛不衰的原因:人类的未知领域永远大于已知领域,未知领域相当一部分被归结为命运;命、运二者皆非人类智能之所可左右,超越于智能之境界以外。而占卜、算命、扶乩之类命理活动的核心,正是为预卜未来,趋吉避凶,改变命运。
在为讲座作总结时,熊教授说:命理世界是个极其复杂的世界,历史悠久,范围广大,学理深奥。命理信仰是个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领域。新式读书人与传统读书人在命理信仰方面既有不同,也有一以贯之的方面。哲学、历史、社会与心理多方面因素,决定了命理信仰将伴随人类始终,命理问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讲座结束后,张济顺教授、茅海建教授及在场的多位研究生与熊教授就命理信仰的超国界性等诸多问题进行了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