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讲坛第139讲:克里斯托弗•哈斯蒂教授谈“学习聆听”

发布时间:2014-05-22浏览次数:10

  

55日下午,哈佛大学音乐系克里斯托弗•哈斯蒂(Christopher Hasty)教授应音乐学系邀请在闵行校区行政楼403会议室作了题为“学习聆听——音乐理论学科教学法的革新”的学术讲座,音乐学系系主任高晓东、党总支书记卢波、副系主任常林出席讲座,音乐学系郑艳副教授主持讲座并翻译。

哈斯蒂教授是美国音乐学界著名的音乐理论家、作曲家,现任美国哈佛大学音乐系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教授,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高级研究机构作曲奖学金委员会主席。他先后随德鲁克曼、彭德雷斯基学习作曲,获耶鲁大学作曲专业硕士学位和音乐理论专业博士学位。哈斯蒂教授的研究专注于“过程与体验”视角下的1620世纪的音乐分析与创作,同时,他倡导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研究,涉猎音乐分析与哲学、后认知心理学、诗歌韵律等领域的交叉研究。哈斯蒂教授在音乐创作与理论研究领域专注于节奏韵律的开拓,专著《作为节奏的节拍》曾获杰出音乐著作华勒斯•贝利成就奖,并在探索节奏韵律、实验新的创作技法的过程中创作了多部室内乐作品,包括二重奏《“包覆”二者-“展示”你们》、钢琴三重奏《思想之翼在此展开》等。

哈斯蒂教授在此次讲座中引荐了音乐理论教学的新方法,对传统的音乐理论体系设置的课程单元进行重构和划分,对哈佛大学“理论研究与演奏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实验做深入阐述,在已有教学体系基础之上进行革新。哈斯蒂教授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第一,传统音乐理论教学中的优越性与局限性;第二,音乐理论服务与音乐创作,主要包括:聆听音响的细节与精确的时值、分析录制的表演实践、分析乐谱并尝试将分析结果运用于表演三个方面;第三,哈佛大学当下的一些实验性教学;第四,音乐理论研究领域面临挑战。哈斯蒂教授由《剑桥西方音乐理论发展史》(Cambridge History of Western Music Theory)一书中的三个音乐理论分支:推理理论、分析理论和实践理论切入讲座主题,并结合他在哈佛大学尝试音乐理论化和音乐教育新方法的体验进行阐述。

在讲座中,哈斯蒂教授认为:“学习聆听”指出两个方向——最为明显的是,培养对复杂音响的敏感性(如,对音高、时值和音调的敏感度),同时也要开发探讨、创作和思考音乐的有效途径。有关音乐的思考和交流对音乐文化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对我们的聆听方式以及聆听到的内容产生深刻的影响。哈斯蒂教授在哈佛大学与很多同事都在尝试更多基于“聆听和体验”的教学,并质询传统音乐理论是否为融合聆听与思考的创新性方式的音乐探索提供了一个足够丰富的概念世界。他指出新的教学思维方式想要学生们来应对音乐艺术复杂性思考的挑战,并坚持认为,音乐理论应该致力于提高音乐艺术的实践。在服务于旨在发现感觉和意义上的新亮点的现实尝试时,艺术有相当高的要求——它要求专注和磨炼。

哈斯蒂教授运用自己在哈佛大学尝试音乐理论化和音乐教育新方法的课程体验,例如:古典“调性”音乐(18 - 19世纪)分析( tonal music (18th- and 19th-century)、“16世纪模式对位”(“Modal (16th-Century) Counterpoint.”)、“听的艺术”(“The Art of Listening”)、“表演分析”(“Analyzing Performance”)、“文艺复兴复调声乐”(“Renaissance Vocal Polyphony”)和“后调性分析”(“Post-tonal Analysis”)等课程以及他举办的一些以“节奏”、“记谱法”、“重复”、“记忆”和“学习”为主题的研讨会等,介绍阐明了当前美国音乐理论与实践的课程情况,并表达了对当前音乐理论远离演奏或者聆听现象的不满,同时,他认为实践是任何真正的音乐思考的来源,并且强化的实践需要进行大量、深入的聆听工作,进而提出了音乐的理论化或者思考可以成为一种强化与音响接触的有力手段,现在需要理论和实践的新融合,理论将能更好地服务于音乐实践、更好地服务于音乐家之观点。哈斯蒂以中国伟人的话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讲座进行总结,并倡导学者张开思想之翼,从实践中获取真理与理论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