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2日,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第五次研究员评议会暨郁振华研究员授聘仪式举行。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院务委员会主任张济顺为新聘任的郁振华研究员颁发聘书,思勉高研院研究员王家范、刘永翔、严佐之、杨国荣、杨国强、杨奎松、陈大康、茅海建、童世骏、谭帆出席,副院长方媛、陈赟,人事处处长施国跃,社科处处长顾红亮列席。
借鉴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的学院制,取法乎上、立意高等,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2013年起实行研究员制度(Fellowship),积聚我校人文学科最高学术水平的研究学者,形成精英群体,落实学术民主,推进研究员治院。
4月25日上午,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研究员就职演讲”第7讲在闵行校区人文楼5303学术报告厅举行。新任研究员郁振华教授做了题为“怀疑之检讨”的就职报告。报告由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研究员兼院长茅海建教授主持。
郁教授曾求学北欧,亲炙挪威著名哲学家希尔贝克教授。比照挪威现代化过程中令人瞩目的信任文化,郁教授对当下中国人们之间的信任危机深感忧虑,社会之中信任感的缺失让现代化进程蒙上了一层阴影。以人与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民众和政府之间互信的短缺作为引子,他拈出了怀疑和相信、批判和非批判之间的概念关系(义理关系),建议从认识论角度作一番考察,因而提出了“怀疑之检讨”的论题。
本着“进入脉络、独立运思”的精神,郁教授主要在波兰尼传统、维特根斯坦传统和现象学传统中考察怀疑问题。他认为,值得注意的是,在怀疑问题上,维特根斯坦和波兰尼之间存在着某种思想的会聚,这种会聚不仅表现在两人的思想颇多可相互发明之处,而且表现为两人的相关思想提出的时间也相当接近。
郁教授认为,波兰尼在反思近代批判哲学的过程中,立足其默会知识论,区分了两种怀疑,一种是明述怀疑,另一种是默会怀疑;这个两个概念分别对应于命题性知识和默会知识。明述怀疑是对明述知识的怀疑,比如命题P(行星按照椭圆形的轨道来运行),我对命题P的怀疑就是一种明述怀疑;与此相对,我对能力之知(knowing how)和亲知(knowledge by acquaintance)等非命题性的知识的怀疑则是默会怀疑。
在报告的最后,郁教授总结道,近代以来,西方思想的基本倾向是崇尚批判理性、倡导普遍怀疑,贬抑信念、信任等非批判因素。本讲座试图通过对波兰尼和维特根斯坦思想的诠释和发挥,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考察怀疑问题,以期克服近代哲学的偏弊,对批判和非批判、怀疑和信托的关系达成一种比较切实、平衡的看法。
报告结束以后,在场师生就“怀疑和信任之间的关系”、“如何理解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事例推理”、“knowing how to be in the world”等相关的问题同郁振华教授交换了意见和看法。主持人茅海建教授高度评价了郁教授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