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场校级学术讲座:罗青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发布时间:2014-04-25浏览次数:13

  

318日,台湾著名当代诗人、画家、文论家、古画鉴定家、台湾辅仁大学中文系教授、东大书局沧海美术丛书主编罗青教授于闵行图书馆报告厅做了一场题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讲座。讲座由图书馆馆长胡晓明教授主持并点评。

罗青教授先引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理想国》中的话:“文艺模仿的不是理念本身,而是理念的影子——现实。因此文艺是幻影的幻影。”由此说明文艺具有模糊性、联想性,以及精神性,这就通往诗。而中国古代对此也有类似说法,如《周易》曰:“立象以尽意。”唐代画家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宋代朱熹言:“格物致知。”中国诗学很早开始运用这些文艺理论,通过长时间的诗歌意象创造,唐代时中国古典诗歌语言达到鼎盛。中国古代的图像记录系统发展则较为缓慢,至五代北宋方才大体成熟。罗教授认为王维“雪中芭蕉”画作在唐代被指“不合实景”,宋代却颇受重视,原因是唐代至宋代的绘画审美完成了由“传外物之神”到“传内心之神”的转变。苏轼评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侧面证明了当时的诗画真正地实现了审美结合。接着罗青教授又以美国象征主义诗人艾略特的诗歌、清代“海派”画家任熊为姚燮诗意所作的画作为例,进一步阐述了语言及图画意象以局部暗示整体,以有限创造无限的特点,并且鼓励大家能够“左图右书”,诗画并重地理解古典诗歌。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两句,罗教授认为也可以另辟新意理解为一幅归巢的群鸦的闹景,表达作者对于宋朝时宁静生活的怀念之情。

最后,罗青教授与同学们进行了互动,回答了大家的提问,胡晓明教授从当代区分文人画与诗意画的角度,高度评价罗青教授在这方面集创作、鉴赏、研究为一身的努力与成就。也谈了自己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看法,使在座同学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