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全国国际关系研究生学术论坛在我校举行

发布时间:2013-09-25浏览次数:12

914日,第三届全国国际关系研究生学术论坛在我校举行,论坛的主题为“大国崛起与周边关系:理论、历史与实践”。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以及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厦门大学等全国15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20多位博、硕士研究生代表参加了此次学术论坛。本届论坛得到校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资助,由我校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主办,该院《闻道》编辑部承办,南开大学国际关系系《新视界》编辑部协办。

我校副校长范军教授、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冯绍雷教授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上,范军首先对与会研究生代表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介绍了我校的办学历史和办学方向。范军鼓励同学们在学术发展的道路上勇于创新。冯绍雷在致辞中介绍了当前国际关系研究现状,并对本次入选论坛的论文作了高度评价。

本届论坛邀请到上海外国语大学胡礼忠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潘兴明教授、复旦大学任晓教授和潘忠岐教授等四位著名国际关系学者担任特邀专家,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四位专家全程参与了论文匿名评审和论坛讨论,这进一步提高了论坛的学术水平和权威性。 

论坛秘书处共收到约70余篇投稿,经过三轮严格的匿名评审,共有二十一篇论文最终入选。按照论文主题分类,当天的学术讨论由“权力转移与外交转型的理论和历史逻辑”、“中东问题与中国外交的新取向”、“历史、理论与战略视野下的中国”、“区域研究——俄罗斯与后苏联政治空间”、“中国与亚洲安全新秩序”等五大议题单元组成。与会代表们就自己的论文做了精彩的发言,并相互间进行了坦诚而深入的学术讨论和观点交锋,专家们也对每篇论文都做了有益的指导,其中也不乏细致、尖锐的评论。值得一提的是,在自由讨论阶段,与会代表和专家们就“中国崛起与周边事态”、“古代中国国际秩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而激烈的观点互动,抒发了对于国际关系研究的感悟和看法。

最终,论坛专家评审委员会经过讨论,评选出三篇获奖论文:一等奖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刘畅同学的《朝贡体系的有效性分析》,二等奖为南开大学袁伟华同学的《权力转移、国家意志与国际秩序和平变迁》,三等奖为华东师范大学孙超同学的《我们是谁?——塔吉克斯坦的认同政治学》。

在学术讨论的总结部分,胡礼忠教授阐述了他对于国际关系研究的看法,并表达了对后辈们的殷切希望。潘兴明教授高度肯定了与会代表们的论文选题,并作了具有建设性的总体评价。任晓教授则针对每位同学的论文与发言,点出他们论文的不足与创新之处,令大家受益匪浅。潘忠岐教授通过总结性点评,进一步启发了参会同学们的选题思路。

据悉,全国国际关系研究生学术论坛是由京津沪地区国际关系研究生学术论坛发展而来,是高校国际关系研究生为提高自身研究能力、自主发起的面向全国国际关系相关专业研究生的学术论坛,迄今已举办三届,首届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第二届论坛在南开大学举办。连续三届论坛,参与者既有成名已久的著名学者,也有崭露头角的青年学人,但毋庸置疑,众多刚刚步入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则是论坛主角。这种以青年学生和学人为主的学术论坛,在全国范围内少见,这对于国际关系研究的薪火传承、继往开来有重要意义。

该论坛致力于搭建中国国际关系学界研究生及学者之间学术交流和资源共享的平台,以期提高国际关系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本次论坛在前两届论坛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规模和影响,学术讨论的层次也更高、水平也更深入。